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論:用制度創新激發經濟新活力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之一

姚  洋

2013年03月26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表明,改革紅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我國每一個經濟發展階段都伴隨著體制和機制改革

經濟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表明,改革紅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我國的每一個經濟發展階段都伴隨著體制和機制改革。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回顧過去20年的經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取得成功離不開對四個問題的清醒認識。一是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二是多樣和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這是市場經濟的活力所在﹔三是國家對財稅、貨幣政策以及產業發展方向的調控,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必要條件﹔四是完善的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其上的有序競爭,這是市場經濟的制度保障。

我國經濟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積極引導。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面臨諸多的制度和經濟瓶頸,單靠市場力量無法克服。比如,發展中國家早期都普遍缺少資金,此時由國家把資金集中起來並投入到有限的領域,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通過較為集中的金融體系,我國實現了快速的資本積累,國民儲蓄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過去十幾年間更是達到40%以上。通過資金的集中使用,我國迅速完成了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通過政府的產業政策,我國在航天、重化工業和某些生物技術等重要領域實現了對發達國家的趕超﹔通過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我國地方經濟的活力也得到空前的加強。

然而,過去20年的實踐也使我們看到了政府和市場之間邊界的模糊不清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政府對經濟的管制過多、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參與過多。正如經濟發展有其階段性一樣,政府的職能也有階段性。接近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后,我國的下一個目標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逐步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的提升帶動經濟增長。經驗表明,持續的科技進步必須由市場主體來推動。技術創新成功與否,是一個隨機事件,市場通過大范圍的實驗可以保証出現少數成功的案例﹔反過來,如果由政府主導,則相當於隻能做少數實驗,反而會降低成功的幾率。美國之所以能夠長期引領世界技術進步潮流,與其完備和靈活的市場體系密切相關。

在技術趕超的道路上,我國必須轉變政府職能,依靠制度確立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邊界,促進市場發育和經濟升級。措施之一是減少事前審批和行業進入壁壘,以方便和鼓勵企業進入新興領域﹔措施之二是加強法制建設,從事后懲罰著手,懲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違規者﹔措施之三是政府逐步退出經濟領域,不再直接參與經濟運作,一些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也盡量外包給市場主體完成﹔措施之四是以立法的形式確定政府在經濟上的行動范圍,以保証市場經濟體制的長期穩定。

今年兩會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啟動了我國新一輪的政府機構改革。國務院機構進一步精簡,本屆政府審批將減少1/3。這是完成政府職能轉換、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步驟。黨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雙雙翻番的宏偉目標,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界定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邊界,是實現這個目標、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保証。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分享到:
(責編:張宏、王倩)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