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學習《政府工作報告》的體會

謝伏瞻

2013年03月22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剛剛閉幕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溫家寶同志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裡,談談學習的一些體會。

  輝煌成就  來之不易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以來的5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國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財政收入從5.1萬億元增加到11.7萬億元﹔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87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8%和9.9%﹔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新成就﹔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這些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標志著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又邁出新的堅實步伐。這是黨中央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艱苦奮斗的結果。

  這5年,政府工作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堅持搞好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政府工作最突出的一個方面,就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一是見事早、判斷准、行動快。2008年年中,中央就及時把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從“雙防”調整為“一保一控”。9月國際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又果斷把宏觀調控的著力點轉到防止經濟增速過快下滑上來,迅速推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10項措施,全面實施一攬子計劃。這樣,我們才得以迅速扭轉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的勢頭,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二是始終比較好地把握了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重點。2009年四季度就提出要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2010年四季度及時提出把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通過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很快遏制住一度出現的物價過快上漲勢頭﹔2011年四季度提出加強預調微調,並在去年5月明確提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較好地實現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三是較好地處理了應對當前困難和促進長遠發展的關系。中央投資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保、自主創新和災后重建,形成了一大批支撐未來發展的優質資產。四是較好地處理了興利與除弊的關系。我國財政赤字率和債務負擔率始終保持在安全水平,妥善處理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債務,在貨幣政策運用上比較好地處理了穩增長、控物價和防風險之間的平衡。總體來看,這幾年的宏觀調控是成功的、有效的。

  堅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政府工作始終貫穿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的要求,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取得十分明顯的成效。我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內需外需趨於均衡。產業結構加快升級,制造業規模居世界第一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第一主體。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明顯,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扎實推進。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明顯增強,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

  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農業基礎得到鞏固和加強。這5年是我國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特別是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萬億斤以上並逐年增加,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躍上新台階。5年來中央財政“三農”投入累計4.47萬億元,初步形成了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符合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的制度框架,拓寬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農村發展道路。

  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政府工作的一個戰略考慮,就是切實加強科技支撐,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國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取得一批世界矚目的標志性成果,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辦成了一批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實事。這5年政府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和亮點,是圍繞改善民生謀發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把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2800萬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30萬人。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深入推進醫藥衛生改革發展,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建立健全城鎮保障性住房制度。

  堅持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改革仍然是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我們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有效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全面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統一內外資企業稅制,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順利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有序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明顯,証券業、保險業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為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方面,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制定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及40多個相關實施細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堅持深入推進對外開放,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提升。這5年,國際經濟風雲變幻。我們化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努力發揮建設性作用,極大地提升了開放型經濟水平,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進出口總額由2.18萬億美元增加到3.87萬億美元,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由248億美元增加到772億美元,累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5528億美元。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貿易大國地位日益鞏固。

  堅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政府自身建設目標明確、行動自覺、成效顯著。一是全面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明確提出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証、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政府決策的必經程序。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一大批行政審批事項,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有所改變。三是大力推進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決算和公務接待、公務車購置和使用、因公出國出境經費公開。四是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工作,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監督管理。五是探索建立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建立並嚴格執行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穩中求進  扎實開局

  201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穩中求進,扎實開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認清形勢。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上來。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並沒有結束,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運行中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仍然很大。我們既要看到形勢的有利方面,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也要看到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明確目標。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正確認識和領會中央確定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一應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處理好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二應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三應合理搭配各項預期目標,處理好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目標之間的關系。

  把握政策。認真領會中央今年宏觀調控的政策意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重點、力度和節奏,這是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關鍵。在財政政策方面,應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主要是考慮到實施結構性減稅的滯后影響,今年財政收入增長不可能太快,但財政要保持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強度,加大對結構調整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應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在貨幣政策方面,應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穩定物價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發揮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承前啟后  開拓進取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發展已經到了必須通過轉方式、調結構來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發展質量的階段。這既是長期艱巨的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任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四個“抓手”,一個也不能放鬆。一是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最重要的是,要從增強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升級、拓寬消費領域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今年外需難有大的起色,擴大消費需要一個過程,因而應繼續發揮好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二是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我國生產力發展具有多層次的特點。無論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無論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在我國都有發展的必要和空間,但也存在產能過剩、核心技術缺乏、產品附加值低等老大難問題。必須對傳統產業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提升,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做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應深刻認識群眾環境意識普遍覺醒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壓力所帶來的影響,把生態文明理念和節能減排行動貫穿到結構調整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突出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努力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改善生態環境。四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特別是讓一些貧困落后地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區域協調發展不是片面追求發展速度上齊頭並進或發展水平上一般高低,而是要形成各地區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國生產力布局合理、統一市場有機聯系的新格局。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仍然在農村。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家庭經營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始終注意保護農民權益,毫不放鬆糧食生產,保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生產能力。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任務,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既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也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鎮人口比例增加和城鎮面積擴大,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轉變,是發展階段的跨越。應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質量,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全面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當前,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情辦好辦實,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寧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科技和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必須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應堅定不移地優先發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發展,不斷提高國民素質﹔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強基礎研究、前沿先導技術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持久的科技支撐﹔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應繼續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既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大膽探索、大膽試驗、大膽突破,又要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今年要繼續落實好已經出台的改革措施,並針對突出矛盾和問題,及時推出新的改革舉措,努力在企業、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分享到:
(責編:齊賀、張玉珂)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