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郭紅鬆
沈鐵梅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
我們常說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根本上說,應該盡快建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以川劇為例,虛擬的表現形式、四功五法、以歌舞演故事,包括服裝、舞美以及教學中的許多傳統等,都是已有的傳承體系。過去,這個體系得到業界和觀眾的認可,觀眾看見劇中人物手中的鞭、槳等,即知是馬、是船,一桌二椅就可以演繹豐富多彩的故事。但現在的川劇等戲曲的觀眾,已經不了解因而不認可這些戲曲形式,不是以看用歌舞演故事的心態,而是以電影式的情節和節奏來看戲曲故事,覺得戲曲的節奏慢,因而不親近、不喜歡戲曲。
我國各地豐富多彩的戲曲,是積澱了並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要做好優秀戲曲藝術的傳承,除了戲曲藝術家與時俱進、用出色的藝術創造和建設發展來滿足觀眾日益豐富的審美需求外,在青少年的日常教育中進行戲曲藝術的推廣普及尤其重要,譬如在大、中、小學設立戲曲選修課或課外的藝術選修課,讓年輕人從中認識到民族文化的當代意義。
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建設中,應當有怎樣的國家文化戰略選擇值得深思。我對國家文化戰略可能過於大度和粗放有所擔憂。我們對外來優秀文化應該具有大度的心態,但過於大度可能失去對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應有關注。我們應該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所“傾斜”,讓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和認識包括戲曲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
過於粗放也令人擔憂,譬如舞台藝術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隻有四級,級差太少,得一個什麼獎可能就評上了一級,讓人再沒有可以向上努力的空間,也減少了激勵的作用。評定粗放還表現在不分行當、不分“全能”和“單項”等,同一行當“單項冠軍”的職稱評定與“全能冠軍”一樣,無法體現“全能冠軍”的綜合素質﹔不同行當,譬如對一台高水平戲曲表演的認可,可能還抵不上幾分鐘唱一首歌的歌星,十來歲奪得一個雜技世界冠軍就能評上一級演員,而對唱功、悟性、身段、扮相、表現等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藝術行當的演員來說,卻難多了。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應解決這些問題,使之更加科學、合理。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全社會對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現在社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經濟發展要有文化作為支撐,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將文化傳承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令人振奮。我覺得,這種考核要注重對“軟件”和“硬件”的雙重考核,不要隻顧文化場館建設。“軟件”建設,譬如藝術人才培養、深入社區校園傳播普及優秀民族文化、培養優秀民族文化的欣賞者和傳承者等,都是細水長流的,不是可以立即獲得收益、看到“政績”的。因此,應當有更多的政策扶持、更多的資金支持以及更多的科學規劃、建設和管理,使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盡快建立起來並充分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