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解決好弱勢群體的“精神飢餓”

2013年03月17日09:34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兩會上,代表委員們討論較多的是政治、經濟問題,作為作家,我更關注文化建設。我們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在精神層面,一些地方和群眾,依舊處於“溫飽線”以下。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前尤其需要關注弱勢群體的“精神飢餓”問題。

  精神消費門檻太高,把很多人擋在門外。現在有很多書,裝幀精美,價格不菲,讓人望而卻步,更不要說手頭拮據的低收入群體。開會討論時,我多次發言——書籍不能讓窮人望而卻步。

  讀書與國民文化素質密切相關。我並非生下來就是“作家二月河”,直到40歲我才開始創作。年輕時我挖過煤、掘過井,水淹過、火燒過、電打過,正是靠著讀書才能從那樣的底層成長為作家。人生經歷讓我堅信,全民性的讀書,不僅能改變個人命運,還能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

  人不能不讀書,否則兩眼一睜,瞪到熄燈,想的全都是錢。這種自我消耗、自我麻醉的狀態,會帶來很大

  的社會問題。現在社會上,一些人互存戒備,得理不讓人,稍微有些摩擦就生出火花,甚至引發矛盾,這是社會戾氣。戾氣的消除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提高國民整體文化素質。如果所有人都能有條件讀書,就會對涵養文明理性的社會心態大有裨益。

  為弱勢群體提供精神食糧,關鍵是要降低消費門檻。相關政府部門能否研究一下,對通俗的、大眾的文化產品進行適當補貼,以降低文化產品的價格,讓弱勢群體消費得起,解決他們的“精神飢餓”問題。另一方面,正版價格下來了,揮之不去的盜版問題也會迎刃而解,進而起到淨化文化市場的作用。

  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桶上最短的那塊板,從這個意義上說,弱勢群體的文化修養標注了整個社會的文化高度,弱勢群體的幸福感關系著整個社會的前途。隻有整個社會多方協同、共同努力,讓文化發揮出更大的社會效益,滋潤更多人的心靈,我們才能在精神層面上走出貧窮、走向富足。

  摘編自《人民日報》3月16日文/凌解放(二月河)

分享到:
(責編:齊賀、王倩)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