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光明日報:讓每個人都能“老有所養”

胡印斌

2013年03月16日09:54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養老問題是兩會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據媒體近日報道,因為母親下肢不能動彈,三年來,湖北秭歸農民工譚學軍背著母親輾轉不同工地艱難打工,歷盡艱辛。他曾想過把母親送到養老機構,但公辦的不接收,私立的自己又負擔不起。“最孝農民工”的孝行背后,折射出的卻是當下讓人心緒難平的養老困局。

  面臨同樣困惑與挑戰的,不僅是中國農民延續千年的“養兒防老”傳統,還有眼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企業事業養老金雙軌制,乃至養老機構不足、社保基金安全運營等諸多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曾表示,所有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當前,我們正在快速進入一個老齡化的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12%。與此同時,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對此都表現出某種准備不足。一方面,整個社會的養老制度覆蓋面不夠,佔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依然停留在自力養老階段,缺乏基本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已覆蓋人群中間,也存在差等與不均,這種不公平、不公正已成社會隱痛。

  當此之際,政府應該從制度入手,盡快解決養老制度覆蓋不足以及公平缺失的問題。不僅要解決不同人群的養老金並軌難題,縮小乃至消弭企業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收入差距,還要將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億萬農民養老問題納入到政策的視野,加速農民養老的社會化進程。

  這其中,巨大的公共財政投入是一個方面,而制度層面的合理安排、兼顧公平,也十分重要。比如,“老干部活動中心”是不是能夠惠及所有老年人?又如,公費醫療資源是不是也可以逐步開放?還有,公共養老機構是不是也應該放眼長遠增加供應?

  而所有這些涉及制度方面的設計安排,既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立足於民族的永續發展來進行,也要有勇氣破除既有的利益格局,不能聽任其持續固化,繼續佔有全民所有的資源。不能因為部分人群的利益而損害全民的福利,從而錯失寶貴的歷史機遇。

  此外,社會力量的介入或將是對政府投入不足的有益補充。不能簡單地把人口老齡化當成發展的包袱,而是要將其作為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發現其中的機遇所在。當然,在此過程中也要特別警惕那種動輒就強調產業化的傾向。急功近利,不僅會毀掉產業,也會毀掉事業。

  一個社會能夠良性運行的秘密,在於讓每一個成員都能感到自在,讓老人都能“老有所養”,就是讓他們保持有尊嚴的自在生活。人人都會老去,我們不能隻看到社會發展的欣欣向榮,更要使溫潤的陽光能照到所有蒼老的面容之上。

分享到:
(責編:齊賀、王倩)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