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專職副主委郭乃碩說,在商品房、汽車、網絡購物、金融消費等領域,消費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維權困難、成本高,有時是“追回一隻雞,得殺一頭牛”。(3月15日新華社)
“追回一隻雞,得殺一頭牛”的維權窘境,相當於打擊了維權。事實上,多數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並不淡薄,而是沒有足夠的維權信心和承受力——在不維權或許隻損失幾十元錢、一維權或許就要損失幾千上萬元錢的情況下,又有幾人會將得不償失的維權路繼續走下去?
從另一角度看,以成本高昂等因素,對消費維權形成無形的“阻礙”,也是對不良企業和商家的變相縱容,使監管流於形式,其后果相當可怕:會滋長商家的僥幸心理,不惜犧牲公眾形象和品牌形象,急功近利地牟取眼前利益,公平、誠信的市場氛圍就長期難以形成,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就會始終處於被動、弱勢的一方。
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地降低消費維權成本。要建立完善的保護消費者權益機制,不斷暢通維權渠道只是其中一條“腿”,另一條“腿”則是減輕消費維權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和法律成本,使消費者的維權“收益”大於成本支出,從而有足夠的信心好好“討一個說法”。
這就要求改變“誰主張,誰舉証”的做法,要消費者証明這証明那,普通人哪有這般本事?比如食品類消費,消費者吃完肚子痛才知道有問題,沒有証據隻能吃啞巴虧。同時,盡量降低甚至免除消費者維權所需的鑒定費用等。也有專家建議,一些有實力的商家和行業協會可建立“鑒定基金”,為消費者支付一定的鑒定費用。這些,對破除“追回一隻雞,得殺一頭牛”的維權困局,都是不錯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