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人大會議,11名大學生村官頗受媒體關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進程中,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村官不僅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實干的工作熱情帶到最基層,也帶去了全新的發展理念和青春活力。作為新群體,他們的當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在崗大學生村官數量超過21萬人。來自大學生村官中的代表扎根鄉土中國,深諳農村社情和基層民意,有能力系統、深入地研究並闡述問題,從而更好地為基層農民群眾表達訴求、爭取權益。大學生村官、廣西忻城縣馬泗鄉馬泗村副支書李欣蓉代表,剛到北京就積極和學者聯系,一起討論如何解決農村村委會成員待遇偏低的問題、怎樣落實為農村吸引人才的政策。另一名大學生村官、廣東增城市石灘鎮沙頭村黨支部副書記冼潤霞代表則說:我們的腳上沾滿了泥土,與大地貼得最近,與基層百姓最親,將努力做到為農民代言、為基層立言、為“三農”建言。這部分代表帶著來自“神經末梢”的第一手信息積極履職,相信會為“神經中樞”的決策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建議。
這11名年輕人的當選,既是社會對大學生村官所發揮作用的認可,同時也是一種激勵。農村有施展才干的豐富舞台和廣闊天地,鼓勵更多大學畢業生將目光鎖定廣袤的農村大地,正在成為一種社會導向。他們的成長經歷說明,破除掉“非大城市不去”的觀念,在泥土中揮洒汗水、燃燒青春,個人價值也能得到很好實現。
大學生村官中的人大代表走進議政殿堂,為人大會議帶來了新氣象。今后5年,他們如何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獻計獻策?作為他們的師長,我非常期待。
(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本報記者 葉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