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長江日報:把城鎮化當作促進公平的契機

長江日報評論員

2013年03月14日10:39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城鎮化是今年兩會最大熱點話題之一,昨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答記者問時又講到,城鎮化自然是我們下一個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怎麼進行設計,要事先做好充分研究論証,畫出藍圖,有頂層設計,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使得城鎮化的路子大體走得比較有把握,少出岔子,能夠堅持下去,從而對中國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十八大報告提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落腳點在“四化”同步,即協調發展。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城鎮化帶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聚焦的是三農問題。我們認為,新型城鎮化本質上是城鄉協調發展,而首先是解決農村發展不足的問題。

以城鎮為資源聚集地,引導城市物質、社會、人力資本進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實現大中小城市、城鎮、農村互促共進,協調發展——這是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新”在互促共進。以前講城鎮化,簡單強調農村資源向城鎮聚集,但農村資源本身就有限,星羅棋布的城鎮也不足以產生輻射力。現在城鎮化率上來了,必然就要考慮提升質量,即聚合現代產業的中心城鎮要更多的出現,以它為紐帶,吸收城市資源,帶動農村發展。

應當承認,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被一些地方曲解,甚至有意曲解了。一些地方推動資本下鄉,結果掀起了房地產熱,農民被快速轉化為市民,無非是為了騰挪出土地。也有的地方憑空規劃城鎮,期待規模化的城鎮快速出現,卻導致“城鎮”成了一具空殼,且打亂了原有的自然布局。農村要怎樣發展,農民需要什麼,這些問題被視而不見。城市剩余資本找出路,或者城市換個思路攤大餅,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城鎮化。城鎮化仿佛成了城市發展突破瓶頸的契機,農村的發展成了附屬考慮,甚至成了掠奪對象。

一直以來,在一些地方,城市化成了農村資源無償、廉價地輸向城市,快速地完成了城市的發展、壯大。現在,城市資源要進入農村了,但資源為誰而服務,如何實現“反哺”?城鎮可以輻射農村,同樣可以成為城市拿走農村資源的據點。城鎮聚集了城市資源,消耗了城市多余的產能,但農民是不是可以得到就近吸收、發展?有的學者開始強調農民進入城市,城市資源進入農村,雙向互動,但絲毫沒考慮到農民需要的不僅僅是轉化一個身份,而是待遇、保障乃至情感的維系。如果沒有農民作為“人”的城鎮化,城鎮不是農民可以留下、棲身的地方,恐怕不能談互促共進,可能只是農民為城市重新讓路。

有人警醒地說“農村已死”、“農村空心化”,還不是簡單地講農村資源被抽空,更包括農村生活的秩序被敗壞。傳統農村的居住格局被打亂了,情感、心理上已被抽空,這是真正的“空心化”,血緣上、地緣上,都已支離破碎。某種意義上講,城鎮是一個農民離土不離鄉的地方,轉化了身份而能就近發展,不必為生存而疲於奔命,不必甩下親人。這也是我們理解的周小川所講的充分研究論証,畫出藍圖,有頂層設計。如果政策考慮不周,沒有扶持、引導,或者僅僅基於資本的需要、城市發展的需要而考慮,城鎮化難免被曲解和異化。

要把城鎮化當做促進城鄉公平發展的契機,從農村的現狀和現實需要出發,把城市發展的成果帶到農村去,讓農民的生活有真實自然的生氣。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