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住建部副部長齊驥接受記者訪談時說,40個重點城市的住房信息基本上已經聯網,將交易所得稅轉嫁給購房者的行為嚴重違規,國家將會出台保護購房者利益的措施。齊驥表示,新的稅收調整也是為了遏制以投機、投資為目標購房的行為,這是主要的。(3月12日《晶報》)
起碼從字面上看,新國五條傳遞了明確的嚴控房價的取向。2013年3月1日晚間,“個人出售房產按差額的20%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說法一石千浪。中介或地產商的說法是:“售房者不願意承擔這部分稅額,那麼最終的結果是,房產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購房者埋單。”這話聽起來當然不無道理。但這個道理恰恰建立在一個非常核心的大前提下:即這個市場是賣方市場,你買家沒有話語權,於是就必須“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如果供需格局發生改變,你轉嫁則我不買,那麼,不用誰來多言,賣房的自然也樂於承擔這20%的部分。每個人在市場裡都是理性經濟人,這是顛扑不破的真理。
住建部的表態很溫暖人心,但這樣的表態也僅僅只是聽起來不錯而已。一方面,稅負轉嫁不轉嫁,在市場交易裡是個你情我願的東西,本身已經在買賣雙方的心理價位之內﹔另一方面,如果買賣雙方達成價格協議,那麼,就算住建部手眼通天,要規避所謂的懲罰很簡單——非要賣家支付嗎?可以,大不了成交價格往上抬幾分而已。這是此消彼長的一個把戲,買方又能從這樣的姿態裡得到什麼好處呢?誰來為稅負埋單,這事兒屬於市場主體的自治范疇,市場的活力,就來自於背后的自然博弈,哪裡需要職能部門來揮舞大棒?果真有這個心思,倒不如給房價定價,一勞永逸。
可見,所謂“嚴懲樓市稅負轉嫁”,其實也就是個新版的“逗你玩”。20%的新政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還得看配套政策給市場怎樣的預期。如果宏調的手狠一點,保障房真切一點,大家都看跌樓市,不用住建部表態,這稅負自然會埋單在賣家的收益裡﹔反過來說,如果看漲的理由仍然鏗鏘,即便住建部的表態很嚇人,最后的轉嫁一定會完美實現。市場,從來就是靠供求與價格說話的地方。煽情少一些,行動快一點,老百姓的盼頭才穩固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