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表示:“現在的孩子,都想當官、當公務員,對科學家有向往的人,少之又少。”要讓孩子們樹立“當科學家光榮”的觀念,這樣才會有更多人去喜愛、鑽研科研這一行。(3月13日《新快報》)
孩子們的理想是社會風氣最為直白的投影,當大人們都在談論升官發財時,孩子們也難免耳濡目染。在去年召開的第13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一項關於“中小學生理想職業”的最新調查顯示,在包括教師、公務員、科學家在內的9個可選擇職業裡,科學家被排在了第七位,而小學生最理想的工作竟然是“當公務員”“當大官”。
想當公務員也罷、想掙大錢也好,撕去那些附著的標簽,它們都是一種正常的職業選擇,無須妖魔化。“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我們小時候談理想,很多人第一選擇往往是“當科學家”,可后來卻未見得出了幾個杰出的科學家。隨著價值觀的成熟和現實的改變,孩子們的理想也是不斷變化和調整的。
顯然,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我們該如何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引導孩子們樹立切合實際的人生規劃,讓有奉獻精神熱心公共事務的孩子成為公務員、讓有鑽研精神善於思考的孩子成為科學家,而不是一窩蜂地隨大流。
無論是丈母娘稱自己女兒“非公務員不嫁”,還是孩子們“個個都想當官”,從很大程度上說,都是公務員職業被妖魔化的寫照。在呼吁讓公務員職業回歸本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時代,我們的歷史上為何依然產生了張衡、祖沖之等杰出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又該如何給孩子們獨立思考、自由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