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長江日報:批評是不可或缺的言說狀態

長江日報評論員

2013年03月13日13:43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昨日舉行閉幕會,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大會上講話說:“要大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鼓勵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批評和建議,支持反映人民群眾願望和訴求的呼聲,鼓勵不同意見的交流和討論,支持講真話、道實情。”

鼓勵批評和建議,這體現人民政協應盡的職責,也體現政治民主應有的氛圍。說起批評,可能很多人認為是“放炮”、發牢騷、挑刺,好似批評起來需要鼓張情緒。其實批評就是直面問題,就是講真話、道實情。隻有把問題真正地端出來,才能有真實的意見。全國兩會上,批評之聲不少,也不見傷了誰的面子,聲音充分流動,理性、建設性寓於其中。

社會上從來不缺少批評。所謂鼓勵批評,我們認為,是要在制度框架中讓批評的活力顯現出來,讓真實的政治意見能夠更順暢地傳遞、呈現。批評不是發泄情緒,而是要解決問題,推動進步。制度框架內能夠充分容納批評之聲,問題就能及時進入反饋的渠道,形成決策或者推動決策。私底下牢騷不斷,台面上卻顧忌顏面,說話總是留有余地,這就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批評。可以說,鼓勵批評,主要是鼓勵真實、理性、有建設性的意見和聲音。

鼓勵批評,也說明一些委員或者代表不敢批評、不願批評。往淺了說,這是勇氣不足,深處去想,其實這是表達意願不夠強烈,或者心裡害怕。維護人民的利益,這是政治原動力,其后才有表達的動力,以及追求說服力、影響力的努力。總之,真正的批評是奔著一個實際的目標而去,要解決實際的問題,而不是僅僅說說而已。沒有身份動力,表達不求效力,或者空放炮,或者揀一些雞毛蒜皮、無關痛痒的事情故作批評之態,作為意見表達,就缺少嚴肅性。

從另一個意義講,鼓勵批評,意見會有增量。如果只是附和,再多的聲音也是冗余,大家都圍繞著同一種意見打轉,沒有質疑、交流、辯論,說話也只是集體性的重復,搞大合唱,討論就沒什麼意義。附和是把一種意見過度放大,批評是意見的交鋒,去偽存真,尋求真問題,甄別真意見。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直接參與國家事務而發言,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內,代表、委員以及各種政治場合中的精英,都要看到政治生活中的批評和在家裡關起門來的批評有本質區別。

鼓勵批評,也說明執政主體要敢於接受批評,並視其為基本政治態度﹔鼓勵批評,也說明人大、政協以及所有直接的政治參與者應該都要敢於批評,不要動輒把批評當作冒犯。批評是就問題談問題,如若不去鼓勵這樣的批評,那麼負面聲音就會多,甚至負面聲音就被等同為了批評,一提起批評似乎就要提高嗓門。久而久之,聲音難免產生兩極,各說各話,各找各茬,交流、交鋒變成了爭吵、對罵。

應鼓勵任何講真話、道實情的批評之聲上傳下達,順暢地流動,不回避、不害怕,讓人們感受到,真正的批評也本應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言說狀態。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