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會12日閉幕,人代會議程過半。連日來,坐在會場聽會,各式內容不同、風格各異的話語,聽來倒也有滋有味。
今年改會風,流行脫稿發言。有代表委員寫一提綱,滔滔不絕﹔有代表委員拿起話筒,侃侃而談。但“脫稿”,也難為了一些日常少有機會發言的基層代表委員和一些平素多讀代擬講話的代表委員,以致發言絮絮叨叨、難以直舒胸臆。
其實,筆者看來,“脫稿”不“脫稿”,僅僅是個形式,大可不必有壓力。善談的人脫稿說話,口拙的人、念稿發言,其實都無妨,隻要說的是真話、是想說的話。一場場會聽下來,有時候,脫稿的比不脫稿的精彩﹔有時候,念稿子的並不比不念稿子的遜色。“脫稿”不“脫稿”,無關會風,說什麼“話”才是本質。
但說好“話”並不容易。一些代表委員長期跟蹤存在問題,充分調研后提出監督批評﹔一些代表委員從專業優勢出發提出可操作建議﹔一些代表委員採集社情民意,坦陳社會關注。初聽下來,這些話平平常常,不“潮”不“雷”,但仔細琢磨,卻是字字珠璣,見解深刻。也有不少代表委員的話乍聽悅耳動聽,滿嘴新概念、通篇流行詞,可就缺少基本的事實﹔也有不少代表委員語不驚人誓不休,雖博得“一時之眼球”,但稍稍一想,顯然脫離了現實。所以說,把“話”說好,考驗的是會外的投入和功力,體現的是智慧和判斷。“言”為“表”、為“虛”,“言”外的“行”才是“裡”、是“實”。
身逢一個發展變革的年代,面對一個浮躁喧囂的環境,重言輕行還是言行統一,作秀還是務實,對每個人都是考量,對政府部門、公權人物尤甚。有時“承諾”確實需要,但“口惠而實不至”就讓人失望﹔“藍圖”必不可少,若僅是空中閣樓就令人沮喪。經常地,我們會因話說多了而忘了扎實的行動﹔形式的構架建多了而忽視了真正的內涵,長此以往,傷害的是上下的共識、打擊的是彼此的信任。在這個時代,可能更需要的是行動的“求實、務實、落實”。
(本報北京3月12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