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郭紅鬆
趙平委員(中國癌症基金會秘書長):
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都在討論醫患關系這個問題,可見大家都非常關注。
這個問題有復雜的社會背景,責任不完全在哪一方。我們應該根據問題產生的根源,一起努力讓這個矛盾緩和、變弱,而不是擴大。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醫院的救死扶傷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經費問題,因此在國內國外,醫院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商業領域。醫患矛盾往往發生在老百姓看病沒達到預期效果,這時容易情緒激動。個別人情急之下越過法律界限,以至出現了“刺醫”等比較極端的情況。
還有一些影響醫患關系的因素,比如個別醫生缺乏人文精神,少數醫生比較浮躁等。有個情況值得注意,我當醫院院長的時候發現,醫患矛盾中當事的患者及患者家屬,大多數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可以想象,這個家庭的支柱人物如果因病去世,整個家庭會陷入危機,患者家屬情緒很容易激化。
另外,我們要承認,醫學本身是一個缺陷學科,當治療結果沒有達到患者要求時,也容易產生不滿情緒。其實,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他們的醫療差錯和事故一點都不少,但為什麼醫患矛盾沒那麼激烈呢?我曾多次詢問美國同行,他們說一旦出現問題,美國病人的情緒也會很激動,但他們解決的途徑不是醫生直接面對患者,而是律師面對律師。這種在法律層面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我們處理醫患關系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目前,我國的醫患關系主要有兩方面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我們還沒有一種機制從立體的方面去努力,讓各方都能心平氣和地回到科學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其次,從醫生、醫院到政府,都希望讓所有老百姓滿意,但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因為從客觀上講,從治療效果、治療方式到服務水平,我們和老百姓的期望值都還有一定差距。面對這個差距,無論是醫院還是病人,都應該使期望靠近科學。
我認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多學科、戰略的思維和視野。目前,我們正在籌備一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交叉的智庫平台——中國生命科學學會,擬從多學科的角度開展生命科學研究和探索,協助各級政府和醫療機構制訂有關政策規劃,建立和規范行業標准,從根本上解決影響醫患關系的體制因素。同時,要加強國民醫療衛生科學知識的宣傳普及,為解決醫患關系問題提供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理智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