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公轉”“自轉”如何一起轉

鄒賢啟

2013年03月12日04: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從媒體上關注兩會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常常能看到“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協調推進”之類的說法。這其中,包含了對整體和局部、集體和個體等關系的思考。

  不禁想起這樣一幅漫畫:同樣的建設工地,同樣是揮汗如雨,有的馬達轟鳴、機器飛旋,有的卻亂作一團、機器紋絲不動。乍看不禁納悶,細看方知緣由:工人們雖都在用力,但有一組指揮有序、氣順勁足,另一組卻各自為政、雜亂無章,其結果自然相去甚遠。漫畫中所表現的尷尬,或許有藝術的虛構,但現實生活中,“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現象,卻並不少見。

  這裡好有一比:圍著中心轉,服務大局干,有如“公轉”﹔自我為中心,眼睛向內看,如同“自轉”。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不同程度存在將“公轉”與“自轉”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現象。有的認為全局、大局只是“上面的事”,隻顧盤算自己的“小九九”﹔有的覺得與其圍著別人轉,不如自己“撈著干”更實惠﹔還有的把“公轉”看成“為他人作嫁衣裳”,“自轉”才能取得高回報高收益。凡此種種,於大局不利,對事業有害。

  其實,“自轉”與“公轉”並不矛盾,高效的“公轉”往往建立在良好的“自轉”之上,正是因為一個個精彩的“自轉”,成就了有如大合唱一般的雄渾“公轉”。比如,有的地方和部門將中央的方針政策同自身實際有機結合,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干出了一番上上下下都滿意的成績。可見,做好工作、推進事業,既需要識大體、顧大局的“公轉”,又需要有針對、合實際的“自轉”。

  “如果集體的成員把集體的前景看作個人的前景,集體愈大,個人也就愈美,愈高尚。”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名言,今天依然很有道理。試想:一個地方、單位或是部門,如果總是站在部門利益的角度,整天隻想著小團體的利益,片面強調本地區、本部門工作的“特殊性”,甚至希望全局利益服從自己的局部利益,隻會給我們的發展造成損害,最終局部利益也難保。如果我們的各級黨員干部習慣於畫地為牢,跳不出那一片小天地、小圈圈,又怎樣去把握全局,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

  唯物辯証法告訴我們,在事物的發展中,全局起著主要的、決定性的作用,它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因此,全局高於局部。全局理順了,從根本上說有利於局部。這正如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所言:“事物整體的力量比任何單獨的個人的力量更強大,正如我們的共同因素比我們自己的志趣更強大一樣。”

  道理並不難懂,關鍵在於付諸實踐。如何真正做到胸懷大局,擺正位置,在“謀一域”時更多更好地“謀全局”?如何在全局與局部、集體與個人、長遠與眼前發生矛盾乃至碰撞時,統籌協調好“公轉”與“自轉”,從而讓“共同因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上下同欲者勝”,發展過程中,既要照顧局部、保障個體,也要服從和服務於大局,“公轉”“自轉”相互配合、同舟共濟,才能“轉”得順、“轉”得好。簡言之,圍著中心轉,就能轉出巨大向心力﹔聚在一塊干,必將聚合強大正能量。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王倩)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