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民生發展不停 機構改革不止

柳扶風

2013年03月11日09:12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與5年前環境保護部的升格成立,鮮明指向民眾對環境問題的關切一樣,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目的則是為了更加利民與便民。重新組建的國家海洋局,整合海警、漁政等職能,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是國計,同樣也是民生,是戰略所向,亦是民生所指。說到底,民眾的關切,即是機構改革的重要考量。

交通品質,是重要的民生訴求。人們所以詬病“鐵老大”,就在於它制約了百姓出行的更多更高訴求。誠然,像春運這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個巨大考驗,但並不意味著“春運難”等難題就完全無解。從體制設計源頭上理順,就是化解的一個有效辦法。

我們不能否定鐵道部的歷史貢獻,但在海量人口全國范圍內流動加速的大時代背景下,把鐵路的政策規劃、監督管理、建設、運輸經營全部交給一個部門,必然導致其力有不逮之勢。同時,一邊是行政權力,一邊是企業經營,魚與熊掌如此兼得,最終隻會制約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失去應有的生機與活力。由此,推行鐵路政企分開,乃是因為鐵道部已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必然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民眾的期待,如此才能最終助力國家前行。

在一定意義上說,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健康,這正是溫飽問題解決之后的一個鮮明時代特征。這個健康,則日益凸顯一種大健康理念,從食品、藥品到計劃生育,涉及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順應民眾對大健康的訴求,從管理體制層面理順,對接民眾需要,即是機構改革的價值所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分別組建、整合各相關職能,既體現了這一價值導向,也使大健康的改革方向更加清晰。

民生需求與民眾關切,涉及衣食住行玩樂用各方面,很多民眾感覺不舒適、不方便的背后,乃是多頭管理在作祟。所謂九龍治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這個意義上,根據民眾社會生活各層面的方便、快捷、順暢、質量等需求,及時調整機構設置,也是改革的題中之義。國家新聞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組建,國家能源局的重新組建,深刻表明了這一點。

改革未有窮期。上層建筑總是需要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機構改革總是需要更多地適應民生訴求。這是一個過程,需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不斷作出新調整。因此,寄望一次機構改革,就能一勞永逸,是不現實的。這裡的關鍵是,如何更好地緊扣服務民眾的宗旨,如何更好地滿足民眾的需求。有體制機制的源頭理順,有管理運行的更加以人為本,才有民生福祉的更多實現。

分享到:
(責編:齊賀、王倩)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