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機構改革變權力為服務

柳扶風

2013年03月10日09:56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今天提交全國人大審議。昨日,央視專訪這一次改革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中編辦副主任王峰。王峰談到,轉變政府職能要做到四個減少:減少和取消投資項目審批﹔減少生產經營活動的審批﹔減少專項轉移支付﹔減少部門職能交叉。機構調整以職能轉變為基礎。

與上一輪改革相比,“職能轉變”被寫進方案主題,並確立為改革的核心。社會公眾期待,這一輪機構改革,能否走出歷史上精簡—膨脹的循環怪圈?

考究這個循環怪圈的症結,關鍵就在職能沒有大轉變。依然是機構聚斂著權力,又留有權力的較大裁量空間,機構一時被精簡,但配置各種資源的訴求還潛在著,於是便改頭換面地滋生出一些新的機構部門來掌握權力承接訴求。

權力習慣於優先選擇那些能夠輕便得利、出政績的領域。比如,一些微觀經濟主體搞得很活躍,就會陸續招來諸多部門插手,不少管理又都簡化成交費,交費之后,一切該咋樣咋樣,和權力插手之前沒什麼兩樣。而在那些老問題成堆的領域,前些年的地溝油淪為三不管地帶,原因就在於無利可圖,事情又棘手。一個小小的地溝油,最后需要國務院出面統籌出台意見。

事實上,在行政審批體制改革時,就提出了“兩個新凡是”理念,即:凡是公民能自決的,凡是市場能調節的,政府都要退出。一言以蔽之,權力不該對微觀經濟主體干預過多,凡是能實現自我管理、運行的,都不應當干預。但是,即使是通過機構改革實現了權力的物理退出,還遠未實現其權力的心理退出。

要使權力實現心理退出,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觀念,變權力為服務。所謂政府職能轉變,核心即在這裡。這在理念上很好認知,但在現實中卻有相當的阻力。因為要把權力變成服務,就意味著除非法律許可,權力不可以收費,不可以由個人意志來決定資源配置、處置具體事項。說白了就是不允許權力吃拿卡要亂伸手,不允許權力尋租搞權錢權色各種交易,而是老老實實為社會公眾等各個主體提供服務。

當一些權力還在習慣於收費、尋租、勾兌時,時代的發展已對權力的服務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相當意義上,推進機構改革,目的也是為了使權力切合時代需要、合乎公眾需求。比如在社會管理的諸領域,在公共服務的諸方面,對公共機構服務的質量、水平乃至藝術,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顯然,還有不少權力並未把准這個脈。

面對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問題凸顯,權力如何調處矛盾、平衡利益、化解糾紛?如何使社會秩序運行良好?從交通擁堵,到“環境敏感期”的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處置,莫不需要權力在服務的理念上和本質上有根本性的轉變,才能使民眾的社會生活暢意而舒心。

從這個意義上講,民眾反感機構膨脹的實質是反感權力不為民服務,人民不需要那麼多官老爺去揮霍自己的血汗錢,需要的是眾多服務員鞍前馬后地為自己解決社會生活中的諸多現實難題。機構改革,最需要的就是讀懂這個民意。

分享到:
(責編:齊賀、王倩)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