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光明日報:重建鄉村文化自信

李永中

2013年03月10日09:4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堅持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未來還要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鄉村建設的高度重視,也提醒我們不可忽視鄉村發展滯后的現實。當前中國鄉村存在的問題,很重要的一點是鄉村文化式微,是城市化、工業化背景下鄉村失去文化自信的問題。

  傳統的鄉村文化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其核心為禮俗文化,如《漢書·藝文志》所言“禮失求諸野”。自晚清以來,鄉村文化賴以存在的根基逐步瓦解。梁漱溟指出,由於帝國主義侵略等原因,中國近百年史是“一部鄉村破壞史”,倫理本位的社會被破壞,導致嚴重的文化失調,在他的眼中,鄉村文化仍具有正面的價值和意義。

  在中國鄉村的劇烈變動中,鄉村與現代性之間的關系極為復雜。鄉村卷入現代性,一方面催生出社會主義勞動新人形象,農民的地位與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但另一方面被看做傳統的、封建的、愚昧的、落后的文化表征,鄉村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逐步消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商品經濟的價值觀念伴隨著農民工人口流動、城鎮化浪潮以及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進入鄉村,對鄉村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造成了深遠影響,借用馬克思的話語表述即是“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最明顯的變化是,在城鄉二元格局下,年輕人紛紛離開鄉村,走向城市,去追求財富以及成長的自由﹔年老一代堅守土地的觀念、家庭血親觀、婚姻觀不再是年輕一代奉行的標准,他們更願意選擇城市的生活方式。這實際上表明,年輕一代對鄉村文化的不自信。

  誠然,傳統的鄉村文化有其落后、不適應時代的部分,需要予以剔除,但是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關系的認知,鄉村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念。我們應發掘其中的天人合一、禮俗仁義、堅韌達觀等價值觀念,來彌補當下以控制自然為特征的現代性文化之不足,把與自然合二為一、怡然的鄉村生活方式和實行全面發展的創造性的現代生活方式,更加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對於重建鄉村文化自信,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基礎。在實施農業現代化、促進經濟發展、構造美麗生態鄉村的過程中,使農民過上和市民一樣的幸福生活,這時的城鄉一體化才能真正體現城與鄉的身份平等,也隻有這樣,鄉村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凸顯出來。

分享到:
(責編:齊賀、王倩)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