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法制日報:取消高考的時機遠未成熟

胡藝

2013年03月09日08:38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在3月7日教育界別聯組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目前高考不能取消,“完全取消了誰佔便宜?當官的、有錢的佔便宜,窮人佔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他認為要改革現在的考試方式,使學生能健康全面地發展(3月8日《新京報》)。

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應該說,高考制度選拔人才確實存在一些缺陷,但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目前最為公平的手段之一,在沒有更好的制度來完全取代它之前,如果僅僅因為它在執行過程中暴露出問題就把它拋棄,那麼顯然不公平,也不現實。取消高考,放開高校自主招生頗有點因噎廢食的意味。

取消高考並不能根本扭轉教育質量下降、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在目前高等教育尚未發展為大眾化教育,大學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大學並不充分的現實語境下,如果取消高考,靠什麼選拔人才?靠素質評價、平時表現、學術論文?而這幾樣東西最容易造假,滋生學術腐敗。如果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單憑學術或者綜合素質來考核學生就沒有明確的評價標准,可能會造成更多的腐敗隱患。而高考起碼是在標准量化、公開透明的尺度下進行的,讓更多的人才有了參與競爭的機會。自主招生腐敗,分數不夠權力作主、金錢來湊的教訓已經很多。高校招生的評價標准一旦模糊起來,對手握評價考核大權的招生者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對此,我們不能因為招生腐敗就否定自主招生改革的積極意義,更不能一味責怪高考制度刻板與公眾思維僵化。“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我們可以看到,“從高分到低分錄取”仍然是公眾普遍認可的公平競爭規則。“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固然容易扼殺特殊人才,但是在當前的制度語境下,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權力尋租的空間越小。如果大學招生自主權過大,相關監管制度建設不給力,自主招生權很可能成為某些人權力尋租的工具。

在目前的國情下,高考是必要的,而且仍是相對公正的人才選拔辦法,也是億萬農家子弟改變命運的主要途徑。如果取消高考,單把學業水平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考錄取依據,很可能隻對城市孩子有利,而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孩子接受現代教育技術與新生事物比較少,在這方面的得分機會相對較少,容易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因為高考制度的弊端就予以否定,提議取消高考顯然有失偏頗。取消高考制度對於教育公平、教育質量提高弊大於利。現在問題的關鍵在於,改革完善當前的高考制度,讓考試更加體現教育公平、更加有利於人才成長。

分享到:
(責編:張元玲(實習生)、王倩)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