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晚9時許,當記者敲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的房門時,他正在修改關於城鎮化過程中加強文化保護的建議。“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不能以犧牲傳統文化為代價。”趙豐坦率地說。
城鎮化是人大會議的熱門話題,趙豐在研究,其他代表也在關注。傅企平代表倡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俞學文代表希望加大農業投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楊曉霞代表認為農民權益保障的好壞,是衡量城鎮化效果的重要標准……言語中,每一位人大代表都對城鎮化作出了一番自己的冷靜思考。
其實,熱門話題之所以“熱”,在於老百姓普遍關切。以反映民意為己任,人大代表自然不能在這類問題上失聲。深入話題背后的百姓生活,發掘熱門之中的群眾期待,與其他代表進行智慧碰撞,才能收獲冷靜理性的思考。記者欣喜地看到,在代表的議案建議裡,沒了重復的表態,沒了空泛的主題,沒了人雲亦雲的言語,取而代之的是扎實調研的成果反映,是精辟深入的科學分析,是深思熟慮的對策建議。一份份高質量、有分量的議案建議,無不傳遞著這樣一種信息:人大代表的責任意識、民主意識在增強,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的科學機制在完善,會議的求真務實之風越來越強勁。
大會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人大代表的盡心履職。簡單而深刻的道理也啟示我們:人大代表需要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為每一次會議、每一份議案建議、每一個熱門話題繃緊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