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一線觀會)

人民日報:你不稱職,意味著67萬人缺席

朱永新委員(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2013年03月03日04: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每年此刻,惹人注目的“陽和使”,就是在京參加兩會的5000多名代表委員。

  以人大代表的選舉來看,城鄉約每67萬人分配1名代表名額,很不容易。來自大江南北,職業和專業千差萬別,相同的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角色——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

  作為十屆政協委員和十一屆人大代表,經歷過10年的兩會,我深切地感受到代表委員履職的幸福和不易,也能明顯感覺到代表委員在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時態度與方式的不同。

  一個代表或委員,作用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可能碌碌無為,也可能大展宏圖﹔可能積極履職,也可能敷衍了事﹔可能用心准備議案、提案,也可能不費腦筋交白卷﹔可能暢所欲言、建言獻策,也可能沉默寡言,高高挂起。而這個不同,就看有沒有強烈的“角色意識”。

  所謂“角色意識”,就是要自覺地以所屬角色的言行規范來要求自己,並以所屬角色群的優秀榜樣作為自己的楷模。

  角色是本分。一名代表委員的真正產生,不是收到通知的那一刻,而是他真正履行義務、行使手中神聖權利的那一刻。在其位,謀其政,這是底線要求。

  角色是擔當。代表委員,是榮譽,更是責任。若不能以天下為己任,為民生而吶喊,而是僅僅享受這份榮光,那光環會很快黯淡。

  角色是成長。每種角色對人的要求都不盡相同,能夠勝任一種新的角色,就是生命多了一次成長的體驗。

  坦率地說,我一直在以學生心態當代表委員。盡管參加過10年的兩會,可每次開會,都感到肩頭沉甸甸的,如履薄冰。

  5年的全國政協委員生涯,我總結出三條體會:一是立足專業背景,將學術研究、本職工作和參政議政結合起來,以學術研究促進本職工作,從本職工作中挖掘提案參政議政。二是立足中國國情,將報國情懷、民主監督、建言獻策統一起來。三是立足民間社會,將國家大事、百姓生活、網絡民聲整合起來,不能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走馬觀花。

  5年的全國人大代表生涯,又是全新啟程:人大的工作內容非常豐富復雜,尤其是每次常委會都要審議大量的法律法規,代表僅熟悉本職和本專業顯然遠遠不夠。我越發要求自己主動學習:一是要閱讀相關的著作、報刊資料,盡可能多地熟悉和了解更多相關背景。二是要向相關的專業人士請教。

  親身經歷告訴我,多一點代表委員的角色意識,簡單說,就是全身心參會。認真聽取報告,認真審議討論,認真閱讀文件。也許,小組會多你一個少你一個問題不大,但是,你的不稱職就意味著67萬人的缺席,你的失語就意味著67萬人沉默。也許,小組發言時你沒有特別的意見建議,但用心聆聽別人的發言就是一種學習。也許,多提一個提案、建議不會影響大局,但一個又一個腳印才會踩出堅實的道路。

  我們正在一艘希望的船上。如果每個人都有角色意識,都能牢記自己的角色,努力勝任各自的角色,這艘船勢必乘風破浪,昂然遠航!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段欣毅)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