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每日一評:十三億人的心聲叩響未來

詹  勇

2013年03月03日04: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以互動求共識,以共識聚合力,就能為夢想生長提供更為深厚的社會土壤,為實現夢想激發更強大動力

  

  “把我的夢融入國家夢”、“要財富不要污染”、“願分配更公平”、“希望收入更高,能見度也更高”……兩會召開之際,傾聽會場內外的“好聲音”,從代表委員的抒懷到普通百姓的心聲,都在表達對“中國夢”的理解與向往。由此看兩會,既有參政議政的熱度,也有匯聚夢想的氣度。

  夢想就是期待。每一項議案提案、每一次建言獻策、每一個生活願景,固然有著各自的內容和形式,但又像百川歸海、萬川映月,指向同一個方向。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保障、更滿意的收入、更清潔的環境等期盼的背后,是對發展更科學、改革更有力、社會更公平的呼喚,是對我們這個日新月異的國家更上一層樓的期待。

  有句歌詞唱得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對13億中國人而言,家國一體、休戚與共的“中國夢”,寄托了最深厚的感情,蘊含著改變命運的希望。當奧運夢、世博夢、奔月夢、航母夢陸續成為現實,改革發展時代也為百姓的財富夢、住房夢、市民夢、宜居夢構建起實現平台,許多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場景正走入生活。“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正如全國政協委員白岩鬆感言,“中國夢”是一個由國到家的過程。個體夢與國家夢相互交融、相互成全,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完美綻放。

  “到會上,我要建議關注農民工住房和下一代教育的問題”,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振波這樣說起自己的履職打算。憑著努力打拼,周振波圓了自己的“市民夢”,現在又挂念兩億多農民工兄弟的幸福。從這種出身農民工、代表農民工的角色意識中,可以感受到夢想的涌動與交匯。幾千名代表委員來自各地區、各民族、各階層,廣泛的代表性承載著夢想的豐富性。他們把無數的期盼帶到會上,為人民的夢想代言,為百姓的幸福謀劃,成為從江湖之遠到廟堂之高的“夢想使者”。在兩會的民主殿堂中,以互動求共識,以共識聚合力,就能為夢想生長提供更為深厚的社會土壤,為實現夢想激發更強大動力。

  一位哲人說過,夢想永遠是現在時。當夢想之翼向13億人展開,相比夢想的激情,我們更需要清醒的認識、實干的行動。在共商國是、共議大計的“兩會時間”,通過議案提案、討論審議,通過人事任免、政策制定,黨的十八大精神化為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真知灼見變成攻堅克難的扎實舉措,“兩個一百年”的宏偉藍圖落實為各領域、各部門的具體工作,體現在每一個人的責任中。正視圓夢挑戰、探索圓夢路徑、破解圓夢難題,兩會的各項議程,也是匯全民智、舉全民力、圓中國夢的過程。有13億人的筑夢行動,我們通往夢想的道路將更為寬廣而堅實。

  春到人間萬物鮮,春天總是讓人滿懷夢想、充滿希望。身處這樣美好的季節,想起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過去,想起中國人民百年來矢志不渝的求索,不禁感慨萬千。今天,我們這個飽經憂患的民族已經站立起來,用自己的雙手開創出一個發展的春天,意氣風發向世界講述走向復興的“中國夢”。從兩會繼續出發,讓我們同心協力、腳踏實地推進夢想裡程,把“中國夢”寫在世界東方這片土地上,寫進每一個走向明天的堅實腳印。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段欣毅)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