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誰讓孩子成了“電子娃娃”

2013年02月27日08: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近日聽朋友如此感嘆,現在的孩子都成了“電子娃娃”了,玩電腦、用手機、看電視,一樣比一樣著迷,一個比一個玩得溜!夸張地說,一些孩子看到電腦、手機,眼睛都會發亮。

  聽到這一感嘆,記者感觸良多。女兒今年才一歲多,已對手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手機”已成為咿呀學語的女兒除“爸爸”“媽媽”之外說得最溜的詞之一。

  孩子何時何地開始對電子產品如此感興趣。記者發現,長輩特別是父母不經意間正成為“電子娃娃”的幕后推手。“別哭了,爸爸給你手機玩”“媽媽忙著,你自己玩電腦去”“媽媽出去了,你一個人在家裡看電視,不要到處亂跑”……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語。

  用電子產品“打發”孩子成了不少父母自我解脫的捷徑。事實証明,用電子產品“隨手打發”孩子容易,一旦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濃厚興趣被無意“培養”起來,再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談何容易。

  上網、游戲、拍照、聽音樂……現在的電子產品功能越來越“強大”。面對動感十足的音樂、海量的信息、趣味的游戲,不少成年人都難以抵擋其魅力,更何況兒童,指望孩子靠自制有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更多時候隻能是奢望。

  孤僻、人際交往能力偏弱、影響視力發育……常用電子產品顯然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切莫圖省事成為“電子娃娃”的推手。如何讓孩子享有一個既充滿童趣又盡量避免電子產品負面影響的童年?記者認為,除有意隔離孩子與電子產品的接觸外,讓孩子走出家門是關鍵。不可否認,現代社會已然成了陌生人社會,居住在高樓大廈裡的城市居民,鄰居近在咫尺卻很少交流,孩子的玩伴少之又少,與電子產品為伴也就不足為奇了。回憶年少時,陀螺、跳方格、捉迷藏……這些傳統游戲給記者帶來了無數歡聲笑語。因此,有關部門及家長應給孩子創造游戲場地、時間,讓孩子回歸到集體戶外游戲中去,真正從集體游戲中獲得樂趣。艾福梅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