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工人日報:“一年1068個會” 會議泛濫創紀錄

張玉勝

2013年02月22日11:30    來源:工人日報    手機看新聞

  新華社記者近日採訪時了解到一個真實情況,沿海一省份某廳局負責人因不堪忍受會議過多,讓人統計涉及廳局相關工作全年的開會數量,統計結果令人震驚:1068個!

  盡管人們早已知道官場“文山會海”,但鮮有人為此作過專門的數據統計。於是“一年1068個會”的統計結果出爐,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政府部門的會議之多竟如一日三餐!

  有人把會議依賴症批評為形式主義,這種形式主義的根源是政府部門觀念陳舊、手段單一、懶政怠政的官僚主義。“工作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恐怕是一些單位和官員的常態。開會儼然成為一些官員的執政“法寶”。

  會議過多過濫不僅空耗寶貴時間,也凸顯會議召集者的管理乏術,更極易導致與會人員的審視疲勞和本能抵觸,遲到、曠會、頂替、打瞌睡,便是人們心理逆反的表現。為此,許多地方曾嘗試減少會議數量、提高會議質量的治理措施,比如,實行“開套會、合並開會”制度,設置“無會月”、“無會周”硬性規定等等。但有的實施效果並不理想。

  在信息傳播手段日益發達的今天,情報互通、任務落實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比如,利用廣播電視、依靠手機網絡,開展調查研究等等。尤其是深入基層一線,更能讓管理者了解到第一手真實信息,便於提出具有針對性、體現個性化的意見建議。

  想根治會議依賴症,還需嚴把經費來源和實施制度問責。開會需要經費,所以嚴控會議支出不失為釜底抽薪之策。為會議經費設限和堅持公開透明,或許可以倒逼會議減少。此外,紀檢監察部門也可把減少會議作為整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突破口,對會議的數量與規模設置制度性規定,通過對數量的盤點、質量的審查和經費的審計,跟蹤問效,獎優罰劣。 □張玉勝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