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恨之后,痛定思痛,我走到今天都是欲望在作怪。總結自己的人生歷程,可謂是欲望變化的“四部曲”——功名欲望使我奮斗成材,權力欲望使我步入輝煌,物質欲望使我意亂神迷,奢侈欲望使我墜入犯罪深淵。這是原牡丹江報業集團董事長郝永昌的懺悔語。(2013年2月19日《檢察日報》)
正所謂“世上黃金雖寶貴,為官清廉價更高。”清廉是做人為官的生命線。古人雲:天下之福,莫大於無欲﹔天下之禍,莫大於不知足。“無欲”是“福”之所至,心無欲則人清廉。對於從政者來說,清廉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
記得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給他手下的人算過一筆帳:老老實實地當官,守著自己的俸祿過日子,就好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盡。朱元璋的這筆“清廉帳”算的很有哲理,也很有警示。假如郝永昌能夠把這筆“清廉帳”算好,算清楚,恐怕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結果。
遺憾的是,如今的郝永昌已經沒有機會、也沒有資格再來算這筆“清廉帳”了,留下的隻能是教訓,是悔恨,但這種教訓、這種悔恨,卻值得我們好好反思和警醒。
用郝永昌的話說,我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記得上初中到學校報到那一天,我連一雙像樣的鞋都沒有,是穿著姐姐的女式布鞋上的學,結果被很多同學譏笑、挖苦。從那時起,我就立誓一定要出人頭地。於是乎,從功名欲到權力欲、物質欲、奢侈欲,他“奏響”了一生——欲望變奏的“四部曲”。
郝永昌在懺悔書中寫道:法庭上,當公訴人一樁樁、一件件歷數我的罪行時,我沒有辯解,沒有反駁。我深深地感受到,什麼叫咎由自取,什麼叫“自作孽,不可活”。我的墮落,不僅使自己的晚年要面對漫長的鐵窗生涯,也使一個本來溫馨幸福的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在我被宣布判決后,70多歲的老母親見了我一面后就痛惜離世﹔妹妹從山西趕回來送我到監獄,回去不久突發腦溢血,英年早逝﹔兒子、兒媳因為我放棄了理想的工作,離開當地,遠赴他鄉打工﹔有病的老伴帶著7歲的孫子艱難度日……每當想起這些,我便痛不欲生,追悔莫及。
由此可見,真正的高貴不在財富,而在清廉。曾經穿著姐姐的女式布鞋上學被同學譏笑的郝永昌,立誓要出人頭地,這原本沒有什麼錯,他努力過、奮斗過,成功過、輝煌過,這也沒有什麼錯。用他的話說,現在回想起來,人不能沒有欲望,在人生初始階段,欲望有時是一面旗幟,是一隻號角,正常的欲望催人發奮,勵志磨膽,讓人為實現願景而不懈拼搏。
然而,他的大錯特錯就錯在,功名欲、權力欲、物質欲、奢侈欲太強,且又太放縱,最終隻能“毀掉”自己,也“毀掉”自己的家庭。
要知道,當政之要在於興業,施政之本在於清廉。清廉是福,清廉是金,清廉是領導干部最好的護身符。離開了清廉,放縱了欲望,也就沒有了“清廉帳”可算,更沒有了做人做官的資本。特別是自己“毀掉”自己容易,“還原”自己難,這是“貪官的定律”,也是郝永昌給我們留下的最深刻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