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燕趙晚報:親情不如wifi豈可“逆適應”

□小石潭

2013年02月16日09:12    來源:燕趙晚報    手機看新聞

  現在過年走親訪友,落座后第一件事,很可能不是互相問候,而是說“你家wifi(無線上網)密碼是多少?”最近幾天,微博上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很熱鬧。有人說,為了躲避長輩們嘮叨,干脆低頭玩手機,“找到wifi就像找到了組織”。也有年齡比較大的網友說,節前特地換了個大功率路由器,“還是自己主動適應下一代吧”。(2月15日《瀟湘晨報》)

  爺好奶好不如wifi好,爸親媽親不如ipad親。這樣的事俯拾皆是,筆者就遇到幾位,其中一個是十來歲的小學生,接站什麼包也不拿,就捧個ipad﹔見我不問好,先問家中有沒有網。其后的兩天時間內,幾乎都抱著ipad﹔還有兩三個年輕人,一有空就拿著手機發微博……

  過年與他們無關,親朋與他們無關,電器搶過親人的風頭,這都是網絡惹的禍?親情恰似wifi ——這也是一個無線網絡,一個以看不見的親情維系的組織,一直以來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外出的游子,每到過年就將他們吸引回家,過年就是一個親人團圓、親情交融的感覺。

  沒想到,今天在年輕一代身上,親情的“信號”竟然不如wifi強勁有力,親人的位置被電腦手機搶了先,這是為什麼呢?責任首先在年輕一代身上,他們的“情商”不夠,拎不清親情的分量,沒想到親不可待,一味以自我為中心,把個人的玩樂錯置在親人團聚、親情交流之上,這種行為應批評沒商量。

  因此,我們不贊同“主動適應下一代”的做法,這樣的“逆適應”隻能滋長不好的心理與行為,發展下去隻能造就“冷漠的一代”。過年,不能總講好話、吉利話,圖完喜慶還要回到解決問題的原點上來。年輕人跟電腦、手機親,勢必會忽略親情。應該借親朋團聚的機會,或殷殷教誨,或當頭一棒,讓他們的父母明白縱容之害,更應該讓年輕人有所醒悟或強行入軌,讓他們開始收起手機、丟下電腦,與親情對接親情,補上“情商教育”這一課。

分享到:
(責編:齊賀、王倩)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