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陽崧
1月23日晚,網友“yige0”在江西省於都縣一網絡論壇爆料,該縣汾坑中學一班級學生被集體操場罰跪,引發網絡熱議。當晚23時45分,江西省於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文斌回應,“該事件基本屬實,涉事教師已被暫時停課”。(1月24日中新網)
多年前,老師體罰學生是被許可的。筆者讀書時,被打手掌心或者長時間面壁都是老師處罰學生的基本方法,而在父輩上學時,體罰現象則更為普遍,成為老師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很少有“壞學生”不被老師體罰,而父母和老師對體罰學生都心照不宣,甚至還有家長主動要求老師對孩子“狠點”,他們都認為“不打不成器”。
近年來,隨著“體罰”被民眾拋棄,出現體罰學生的現象才會成為新聞,並且涉事老師通常會被嚴厲處罰,這是教育的進步。但是,由於部分老師是從“體罰正常”的年代走過來的,他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錯,倘若不消除他們的“體罰”意識,根除他們曾經遭受體罰的陰影,體罰現象仍然會長期存在。
部分民眾都會把體罰歸因於老師的師德,認為體罰學生僅僅是師德出了問題。其實,與其說體罰學生是師德出了問題,不如說是“體罰”意識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並且助推老師“體罰”學生。類似事情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但人們很少去反思這些惡劣體罰事件產生的緣由。在媒體的聚光燈下,在民眾的譴責聲中,政府部門和涉事學校為了消除惡劣影響,通常會選擇“丟卒保車”,希望通過處罰涉事老師來挽回聲譽。
然而,處罰涉事老師根本杜絕不了“集體罰跪”這樣的惡劣事件,反而可能會因此而將一名好老師推向絕境,畢竟體罰學生的老師中也不乏優秀教師,只是他們仍然停留在“體罰無罪”的意識中,從而導致教育手段出了問題,不能將這些犯錯老師“一棍子打死”。由於媒體的報道和輿論關切而倉促作出處罰,一則對學生不負責任,因為他們可能失去一名好老師,二則有應付輿論的嫌疑,僅僅是為了幫助涉事老師“避避風頭”。此種處理手段,隻能治標而無法治本。
許多老師的“體罰”意識仍然強烈,一旦遇到難以教育的學生,他們都會間歇性爆發,哪怕受到處罰,很多老師也難改粗暴的教育習慣,嚴厲處罰涉事老師收效甚微。要想徹底杜絕這些罰跪、罰站的現象,就要消除部分老師根植於心的“體罰”意識,提升其應對學生犯錯的能力,增強其處理學生事務的技巧。隻有既適度處罰“體罰”行為,又合理引導涉事老師,才能讓“體罰”遠離學生。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