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中國式“剩宴”該終結了

奚旭初

2013年01月23日13:2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幾乎沒有動過的螃蟹、整隻雞、整條魚,還有一盤盤蛋炒飯,這是記者1月19日在青島採訪時見到的普通一席“剩宴”,而各處飯店餐館每天產生的成千上萬桶餐廚垃圾裡,相當一部分就是這些好端端的食物。(1月23日,新華網)

青島的情景,也是更多地方的縮影。無論是公務接待還是私家宴請,往往是盛宴始、“剩宴”終,吃得少、剩得多,其中公務接待尤甚。因為餐桌浪費成為普遍現象,很多人已經對中國式“剩宴”司空見慣。不少人在飯店用餐已異化為“吃品位”,所謂“吃品位”並不在乎吃,在乎點的菜是否夠多、夠貴。

相關報道稱,我國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費數量巨大,在餐館、食堂和家庭中浪費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別是800萬噸和300萬噸,相等於2.5億到3億人一年的口糧。面對這個數字,我們是否驚出一身冷汗?在耕地制約、增產空間有限、資源承載能力已難以為繼的背景下,每年有2、3億人的口糧被浪費,是難以承受之重。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首先要從整治公款吃喝開始。因為打的是公務旗號,這種“不掏腰包”的公款浪費,相比於貪污受賄,可能不那麼引人注目,但同樣是惡劣行為。更值得憂慮的是,公款浪費既揮霍錢財,其張揚的奢風靡氣,更給社會消費立了壞榜樣。整治公款吃喝,要有剛性制度,從徹底改變“吃了也白吃”開始,讓公款吃喝者“買單”,以執行力形塑威懾力。

除此之外,在社會消費領域,也要理直氣壯講節儉。怎樣花錢、如何消費,從一般意義上講是個人行為,但也蘊涵更深刻的問題。今天倡導綠色消費,並不只是吃要“無公害”,喝要“全天然”,作為一種消費倫理,在消費過程中珍惜本已緊缺的資源,確立簡單質朴的生活方式和永續發展的消費方式,恰更是綠色消費的內涵。鈔票是個人的,而資源卻是社會的,任何浪費都在消耗社會財富,還會污染環境。

分享到:
(責編:張宏、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