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觀點1+1:“兩會節約好就是吃不飽”是種奢侈病

2013年01月21日15:5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開欄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兩會節約好就是吃不飽”是種奢侈病

背景:“講節約本來挺好的,呵呵呵,就是有點吃不飽!”在廣州市政協會議港澳組分組會議期間,明星委員曾志偉率先發表會風感言,前晚,在酒店進餐時,採用的是分菜方式,“上菜有點慢,有點涼了,也不像往日那樣,一大盤菜,你一筷,我一箸,吃得那麼熱鬧。”

北京晨報發表錢夙偉的文章:政協委員的四菜一湯分別為鹵水拼盤、芋頭臘肉、荷蘭豆蓮藕炒木耳和白切雞,葷素搭配很不錯了。我想,即使分量再少,但有四菜一湯,用來下飯,也應該是足夠的了,想來,米飯之類的主食,總是管飽的吧。這讓我想起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不久前發布的一份《中國農村貧困學生營養狀況調查報告》。據報告顯示,在西部貧困地區,部分小學生每天的伙食只是玉米粉,或者米飯加上自制的咸菜,由於營養攝入不足,5個孩子中就有1個營養不良,學生生長遲緩率近12%。在這樣的背景下,“節儉挺好就是吃不飽”,就已經不止於矯情了。政協委員劉軍笑言,“我吃了一碗姜汁拌飯。”“不過,也好啊,不會吃出大肚腩!”這樣的話讓每天吃著玉米粉和咸菜的孩子聽來,不知是什麼滋味?委員們肩負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的重任,而既要為民謀福祉,總應該首先體恤民情,如果對還有那麼多的孩子“每天的伙食只是玉米粉,或者米飯加上自制的咸菜”挂在心頭,“節儉挺好就是吃不飽”恐怕會說不出口的吧。人人都說要改革,但都隻希望改別人的,改革一觸動自己的切身利益,就有點不適應。“節儉挺好就是吃不飽”或也因此吧。

小蔣隨想:與此同時,某些地方“兩會”被曝有代表委員玩手機、打瞌睡、代簽到、早退場。這難免讓群眾發問:某些人究竟是去履職,還是去“打醬油”?在此情況下,又有人微詞“兩會”飯菜不夠豐盛,讓群眾怎麼想?說到底,不是今年的兩會招待“怠慢”了,而是以前的接待太盛情與奢侈。對於飯菜不再饕餮、“緊急撤離”五星級酒店,某些委員代表感到不適應。實際上,這才是返璞歸真,是“兩會”接待本該秉承的經濟適用原則。各地“兩會”的根本目的是共商國是,審議並考察政府的各項工作,而不是為了“好吃好喝好招待”,甚至發各種各樣的“紀念品”。“兩會”的己任當是為社會發展與財富創造帶來推力,而非飯菜、住宿等公款消耗。如果某些人只是將代表委員身份視為“特權獎勵”,試圖籍此獲得種種特殊待遇,那其恐怕是打錯了算盤。改變不健康的會風,“兩會”義不容辭。至於某些與會者的“富貴病”、“懈怠症”,也不該停留在曝光層面,而是該好好治治。

寧可孩童挨凍不要愛心捐助算啥“政績”

背景:廣西山區學生穿涼鞋睡涼席的消息,引發各方關注。不少愛心人士捐資捐物,豈料此前聲稱沒物資來源的當地政府部門,卻拒絕設立物資接收賬戶,並叫停愛心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災區”帽子。

新京報發表佘宗明的文章:在孩子的艱澀境遇面前,政府的救濟職責無可旁貸。就算真如當地政府辯解的,缺少物資來源,仍有責任缺失的成分。不及時反思,卻急於為社會捐助“設障”,何嘗不是“二次瀆職”?它加劇了孩子們的不幸,也將涉事部門置於“倫理虧空”的惡名下。民眾捐助的對象,是飽嘗飢寒的孩子,相關部門只是善款周轉的過渡方。政府無權為孩子定奪,“拒絕受助”的表態,實為越俎代庖。為了面子,不顧孩子權益的裡子,隻因政績天平的失衡。與此遙相呼應的,還有地方熱衷爭奪“貧困縣”頭銜。盡管一個是避諱,一個是爭逐,指向的卻都是功利與苟且,價值選擇也被現實利益主宰。背棄救濟責任,還給愛心輸送添堵,截斷慈善轉接的路徑,是民生讓路於政績的體現,也是價值權衡的錯位——要知道,孩子體面過活,才是最大的面子。

小蔣隨想:這同時映襯出某些政績考核的吊詭——不深入基層考察民生之艱,隻重人造數據“看上去挺美”﹔將問題掩蓋子時心照不宣,一遇揭露曝料暴跳如雷。本例中,地方政府部門漠視群眾疾苦,阻撓外界捐助,讓人納悶某些干部到底是為誰服務?沒有將百姓的利益放在眼中,一心隻想自己的面子與烏紗帽。在此情況下,地方的干群關系能不緊張嗎?干部的“天”理當是百姓,但在一些地方這種關系卻是擰巴的——如果干部是“青天大老爺”,群眾得感恩戴德﹔倘若干部是“凶神惡煞”,一方百姓可能苦不堪言。當一些地方的干部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並且有能力“以權本位”,被虛化的不只是民主監督,更有公民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