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奉芹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將焦點落到了"月子水"銷售上,近年來被廣大產婦吹捧的"月子水"竟被証實是又一起"忽悠門"。(1月19日央視)
隻能整箱買的月子水,據廠商介紹是蒸發出酒精的米酒,專供產婦坐月子期間飲用,防止身材走樣、催奶等作用。然而一直沒有科學根據,今被專業檢驗后,証明有"防止身材走樣、催奶"等功能的月子水原來只是商家為牟利而做的虛假宣傳。
月子水即是子虛烏有,何以長期被消費者追捧?筆者想原因有三:一是公眾健康理念的深入,對"月子"的重視程度加深,寧願多花錢也務求保証"月子"質量,從而為"月子水"制造了市場﹔二是有關部門對月子水監管的空白,月子水不屬於保健類,不能使用QS認証,然而又沒有"小藍帽"標志,由於沒有明顯的類別劃分與界定,其管束權也就沒有明確劃分到相應部門,這當中產生監管空白致使月子水這樣的"大忽悠"竟然可以利用"QS"認証理所當然的存在﹔三是消費者對於有關的健康和保健知識不了解,而對此有清晰認識的權威專家、廣泛檢驗部門又處於"失語"狀態,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心態的消費者,變成了推助"月子水"這樣的"大忽悠"在市場熱銷的"主力"。筆者愚見,認為監管空白當為商家一次次"忽悠"成功負主要責任。
近年來被揭露的類似月子水這樣的"大忽悠"不止一件,尤其在保健品這個公眾了解最不清晰的部分有為較多。而這樣的"忽悠"並不利於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累積到一定數量的"忽悠門",必然會使消費者對交易誠信產生質疑,對社會誠信產生倦怠,長此以往,后果很難想象。同樣的,諸如此類的"忽悠門"的存在,也是變相削弱監管部門的公信力和權威力,"月子水"打著"QS"認証就走向了市場,而對其辦認証書的部門竟不知生產商將認証書用到了"認証范圍"之外,而產品應有的認証卻是無人問津,這當中不可否認的是監管部門的失職、失察,但筆者認為除此之外,月子水打著"QS"認証"忽悠"廣大消費者,結果被証實毫無科學根據,受損的必然的監管部門的認証權威性和公信度。不知有關部門是否也察覺到任由商家們這樣"忽悠"下去的后果?
經此一事后,筆者也建議廣大公眾,在消費的時候多一些理性的拷問,不要盲從跟風,尤其是關系到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消費,不只是幾百塊錢的事。相信監管部門時,自己也要有所認識,對於商家沒有科學根據的"虛假宣傳"我們也當有雙雪亮的眼睛。
月子水的揭露,表明保護消費者權益,填補監管空白,實現真正的無縫隙監管不能在處於被動了。筆者認為有關部門應當積極行動起來,不僅是填補月子水所揭露的監管空白,也同時排查所有監管體系,看看是夠還有其他沒有被發現的空白,及時的補上監管縫隙,為消費者權益保障構建一個全封閉的保護層。相反的,如果依然保持"被動",媒體曝光一個,才彌補一個,隻能是導致更多的消費者權益受損,最終也使公眾失去對監管部門的信心,隻會得不償失。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