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華西都市報:春運問題核心從來不在票價和運力

李曉亮

2013年01月17日10:30    來源: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站票半價”話題,近日又熱了。對此,評論員王志安認為買站票的是對時間更敏感的人群。所以他們理應買更貴的票。鐵道部專家回應:“有人坐空閑席位如何算?”亦即售票存在統計乘坐區間的難題:中途有乘客下車,有人會坐到空座上,這又如何算呢?

  站票折扣爭議多年,一直無下文,誰也不能讓誰信服。以區間統計為例,一般坐火車的直接觀感是,分段售票,並無問題。若是指由A至C的旅客,臨時從B下車,這種偶發情況,似應忽略不計吧?知名網友肉唐僧,昨日也在微博反對“公益性票價”,堅持以市場定價來調節客流。這和王志安主張相似,多年前經濟學家茅於軾其實也是這觀點。

  從經濟學角度看,這些無疑都是最基本的命題。市場定價影響供求關系,價高者得。可惜春運問題,純市場思維,並不能一藥解百毒。它是個綜合的社會命題。火車票價不是單純的市場問題,就是因休假權特別帶薪假沒落實前,幾億國人隻有可憐的幾個假日,集體出行。這對任何國家公共交通都是個災難﹔而火車出行作為最經濟實惠又兼具壟斷性質的公共服務,在關鍵節點努力提供最人性化的優質公共交通體驗,應是題中之義。

  市場邏輯這時並不全然有效,就如新規后,擁有准壟斷地位偽市場化的駕校費用暴漲,沒有正當性一樣。淡化過年民俗,是一個方向﹔公共管理和社會福利保障同時升級,讓民眾假日公共出行不再是災難性回憶,讓人們能根據實際安排休假計劃,錯峰出行,才是緩解假日交通重負的根本之策。

  選擇性無視大環境,而隻揪住某些具象問題,生套市場原理,隻會讓貌似真理的方案變得脫離實際,不得民意。火車票價和運力承載,從來不是春運最核心問題,其本質永遠是民眾別無選擇,隻能在如催命符咒般“假日倒計時”的滴答聲中,不計成本和數億人拼運氣拼體力,脫幾層皮也要回一趟家的“非理性”。根治這種非理性,需要更科學、人性的公共政策安排,而這顯然不只是針對鐵路而言吧?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