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北京晨報:俏皮話治不了空氣污染

張旭光

2013年01月16日11:25    來源:北晨網    手機看新聞

霧霾不是時尚的娛樂話題,現在恰恰是該大談特談“怎麼辦”的時候。就如《羅蘭小語》提到的那樣——往前走,別站在遠遠的地方觀望!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
  這些天,一條污染帶縱貫小半個中國,17省市十面“霾”伏,當然是網民的最熱話題,可中國的事情,容易“一陣風”,問題靠“風”解決一陣兒,隨后故態復萌,霧霾也是如此。前夜一場小雪,昨日一股冷風,霧小了,霾散了,微博上也就少人議論了。今天據說是個優良天,再說霧霾就更不時尚了。
  小時候,“霧”是一個挺詩意的詞匯,有首流行歌就叫《像霧像雨又像風》,人們也不憚於在霧裡深呼吸。也就這些年,“霧”才意味著飛機晚點、高速車禍,並變得臟兮兮的,后面還老跟個“霾”。本世紀初,最常見的白字就是“霾”,很多人不會念,容易讀成“霧靄”。不像現在,普遍讀音都特精准。
  遭遇最長空氣污染,我們因此在微博上見識了太多充滿巧思的抱怨,比如“厚德載霧,自強不吸”,又比如大霧版的改編歌曲《北京北京》。所有創意抱怨與霧霾圖片,都獲得了海量的轉發。可惜的是,俏皮話見得太多,卻少有人談怎麼治理,少有獨到的分析,即便有也因為不俏皮而乏人轉發。
  連吸了多日臟空氣,微博發言自然不會吐氣如蘭,出氣是應該的。但抱怨與俏皮話能催促改變,卻不能促成改變。發達國家走的彎路,咱還是沒走直了——歷史給人的最大經驗教訓就是,基本沒人吸取教訓。
  昨天跟老街坊聊天,不時感嘆上世紀70年代肯定沒空氣質量問題,結果遭遇了老人的笑話——“那時候家家戶戶小煤爐,院子裡嗆得喘不上氣,城裡沒綠地,冬天刮風滿嘴沙子,姑娘這季節是必須頭蒙紗巾的”。
  現在,北京人被霧霾嗆著,但不會再被煤爐嗆著,姑娘沒人會蒙紗巾,偶爾要戴口罩。這種改善,不是靠牢騷解決的,北京為此種了幾十年樹,忙活了幾十年供暖。
  實干興邦,空談誤國。事實証明,空談不但誤國,還會“霧國”。據說空氣治理至少要花18年,但接著瞎扯下去,80年也沒戲。今天霧散了,話題不能散,大家著急的心不能散,霧霾不是時尚的娛樂話題,現在恰恰是該大談特談“怎麼辦”的時候。就如《羅蘭小語》提到的那樣——往前走,別站在遠遠的地方觀望!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更好懂的注解,則不妨引用李克強同志昨天的講話——治理空氣污染,“我們必須有所作為!”
  張旭光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