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頭暈腦漲中開始寫這篇評論的。濃重的煙霧,刺鼻的氣息,熏得我喘不過氣來,胸口像壓著重物。惡心,胸悶,焦躁不安,又不敢開窗,開窗怕被爆表的顆粒物毒死,不開窗又怕被二氧化碳悶死。我年輕並且常鍛煉,尚且如此,可見這次污染已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BBC報道稱,12日北京的污染指數已飛越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危險等級。“厚德載霧,自強不吸”——網友的惡搞和自嘲,既是無奈,更是窒息之下的不滿。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出於對北京空氣污染的憂慮,有外國運動員曾聲稱要“戴著口罩來北京”——這種姿態曾讓國人覺得很夸張,甚至不滿地將此解讀為對東道主的不尊重。這幾天走在北京街頭,看著許多人為防霧霾而戴著厚厚的口罩,就會充分理解外國人當初的憂慮。據報道,北京部分藥店的防塵口罩已面臨斷貨。
讓人窒息的臟空氣毒空氣,逼著中國人思考粗放式的發展和自私的現代文明帶來的惡果。這一次的重污染天氣是如何形成的?尚無權威的報告和分析,但顯然,肯定是長期以來粗放式的發展所累積的惡果。GDP數字有多虛高,今天的PM2.5數字就有多高。中國人不僅正面臨著“一邊開寶馬一邊喝污水”的悲慘式發展,也面臨著“一邊住別墅一邊被熏死”的危機。
面對霧霾,民眾的應對尚屬理性,並沒有習慣性地帶著受害者的情緒和站在道德高地上將問題都推給別人,推給政府,而是反思自身的高碳生活對環境的破壞作為。此次霧霾中的顆粒物主要來自煤炭消費和機動車尾氣,PM2.5爆表,我們不只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我們為了取暖而消費的煤炭,為了出行方便而使用的汽車,傷害著我們自己的肺。這種反思下,很多人都在霧霾天中停駛汽車,倡導低碳生活,從自己做起應對環境危機。
相比公眾在重污染天氣中的自省和成長,政府相關部門在這一次霧霾危機中的預警不足、反應滯后、服務缺位讓公眾在被霧霾包圍下的憋悶中又添了一層“堵”。比“爆表”的PM2.5數字更讓公眾喘不過氣來的,是政府部門應對霧霾上的少作為。
霧霾籠罩中國一些城市已有兩天多了,雖在及時披露有關信息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可至今還沒有政府部門向公眾通報此次霧霾天氣的成因,政府部門提供的警示和服務也嚴重滯后。據報道,這種惡劣的霧霾天氣還將持續,就到工作日了,學校應不應該停課,公共交通應該如何作為?是否應採取人工降雨緩解污染,政府對此似乎並無准備。
更讓人無法原諒的是,政府並未以讓輿論和公眾看得見的方式去努力治理霧霾問題,並沒有讓公眾看到政府的努力。這不是中國第一次遭受霧霾的圍困了,2011年年底時彌漫大半個中國的霧霾,至今仍讓公眾記憶猶新。霧霾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政府會採取哪些措施解決霧霾問題?霧霾天來臨時政府該如何提供公共服務加以應對?可從這幾天的應對看,政府部門與以前相比仍沒有長進,沒有經驗,沒有服務,缺乏應對准備。
倫敦當年也曾被霧霾圍困,可在看得見的努力下,倫敦成功地擺脫了污染和“霧都”的帽子。1952年那場大霧之后,英國人痛定思痛,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台。以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隨后又採取系列措施抑制交通污染,並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嚴懲不達標地區。可面對這一次可怕的霧霾,我們的政府部門作了哪些努力呢?
霧霾襲擊中國的這幾天正逢周末,政府部門似乎都在休息——生產方式的轉變不是一句空話,讓人窒息的霧霾天嘲弄著那些高調的環保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