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富宗慶后之女宗馥莉,已被其父著力培養為“接班人”,雖年已三十,卻“從來沒有交過男朋友”。個中原由,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難以分辨追求者的動機”。
守著800億元財富,真的是富可敵國,卻享受不到每個年輕人“寤寐思服”的愛情,不能不說是人生一大憾事,而且這遺憾是財富帶來的。這似乎很“正常”,至少是可以理解的。一個女人有錢,大聲說“愛你”的人可能愛的不是你的靈魂,甚至都不是你的青春和軀殼,而是你的錢。宗馥莉慎談感情,似乎夠理性。
有錢,可能給人的情感、精神造成某種困境,這是人類社會從古至今就有的一個現象。這不僅給有錢人本人帶來困境,也給有錢人的追求者帶來“難言之隱”,本來很愛一個人,因為他或她有錢,反而因為怕別人誤解為勢利之徒而畏手畏腳。在小說《簡·愛》中,孤兒出身的簡·愛小姐很愛庄園主羅切斯特,但自尊的她離開了,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羅切斯特有錢。
普天之下再有錢的人,最后大都把錢給愛情、婚姻設置的這個困境給克服了,該遺贈、繼承的遺贈、繼承,該結婚生子的結婚生子。像宗馥莉到30歲沒交過男朋友,固然是受到財富的掣肘,大概也跟她的個性有關。有錢的女繼承人究竟應當怎樣看待自己的追求者?又應當怎樣看待追求者的動機呢?
在一種高揚理想的愛情觀中,戀愛男女之間是不容銅臭與物欲的,雙方隻談感情,最好是隱去雙方身份、地位、存款之類。有這樣一位50多歲的億萬富豪,他向信任的部下表達了這樣一種願望:有一天穿著回力鞋,腰挎“為人民服務”的黃帆布包,在城市之間旅行,遇到一位愛他的女孩,這就是他的真愛。但這只是一種老男人的幻想。在實際的談情說愛中,講點學歷、有無住房、漂亮或帥氣、虛一點包括所謂“氣質”的條件,其實無傷大雅。
講點條件,其實是使男女情感立於人間煙火之中,基於現實之上。甚至那些覬覦財富、權勢的求愛求婚者,也未必那麼可怕。在不遠的歷史上,歐洲幾十個王室彼此聯姻,向來就是奔著對方的土地、軍隊、王位繼承權去的,但大家安之若素,視為當然。在赤裸裸的利益交換中,照樣有穩定的婚姻,也不乏真愛,總的來說是有得有失、有失有得。
愛情、婚姻是一種契約,在賦予雙方權利的同時,也設定了義務。一個男人在800億財富面前不可能不動心,但關鍵是他自己能給女繼承人帶來什麼:相貌、學歷、氣質、體質與能力等,這些東西雖然怎麼弄也值不了800億元,但談到愛情與婚姻,也是唯一有資格進行匹配的“本錢”了。如果誰非要實現“等價交換”,800億元財富的所有者就隻能一輩子單身了。
積累800億元財富不容易,不能輕易將它讓予他人,但為了實現過程的絕對純潔而不得不放棄戀愛、結婚的念頭,那就是被財富活埋了。現在中國巨富們紛紛選定女繼承人,足証財富正在推動中國社會進步,把中國人從重男輕女的數千年傳統中解放出來。從世界大勢看,財富還應當把中國人從血緣繼承的傳統中解放出來,真正做到財富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客觀上,800億元最終屬於社會,宗馥莉是這筆財富的繼承人,其實不過是一個“受托人”。談次戀愛,交個男朋友,不過是享受一下人生,充其量就是找一個事業伙伴。如果男女雙方都這麼想,戀愛就單純了,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