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平均氣溫創近28年來最低。每到冬天,南方集中供暖的呼聲便高漲起來,今年尤甚。《人民日報》記者在南方主要城市的實地調查顯示,政府大樓的溫度普遍達到20℃左右,而無採暖的普通市民家溫度隻有5℃甚至2℃。(1月8日《人民日報》)
同時有過南北生活經歷的人一定知道,南方的冬天絕對要比北方的冬天難熬。由於沒有暖氣,南方室內體感非常寒冷。天晴,家裡比外面還冷﹔天陰,裡外一樣陰冷。
因此每到冬天,要求南方供暖的呼聲都會很高。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何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供暖的南北線卻一直停留在建國初期。限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能力和百姓生活水平,我國劃分了以秦嶺—淮河為界的“供暖線”。這就表明,供不供暖並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只是一個財政能力問題。如果說建國初是因財力無法承擔,現在這個問題早已不存在,南方為何依舊不能享受公共取暖福利?
有專家認為“南方人習慣濕冷,突然供暖或致身體不適”,這種說法實在經不起推敲。如果北方沒有集中供暖,想必北方人也是會“習慣”。如果僅以“習慣”與否來判斷一件事情有無改進的必要,眼下所有的改革議程是否都可以擱置不管?顯然,這樣的“習慣論”是不值一駁的。
還有一種觀點則認為,除了每家每戶的經濟賬,南方集中供暖的最大爭議是能耗問題。其實,現在南方家庭用電取暖的花費,效果雖然判若天壤,花費卻一點不比北方低。在能耗上,現在南方家庭自行取暖也不比集中供暖低,就算在整體採暖能耗上相對較低,也是以極大犧牲取暖的舒適度和取暖的范圍為代價。
政府大樓20℃,百姓家中5℃,這是非常刺眼的溫差對比。如果南方沒有集中供暖的必要,為何政府大樓都有集中供暖?如果“南方人習慣濕冷”,為何唯獨官員“習慣”不了?如果集中供暖能耗大,為何政府大樓就該優先享受?
現在的問題隻有一個,政府願不願也給公眾提供公共取暖的福利?誠如有論者所言,“過去供暖對於北方是‘必需品’,而對於南方是‘選擇品’,不供暖最多影響生活質量。如今,供不供暖更加關乎‘人心’冷暖”。
邊鼓錄
邊鼓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