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與城的文化連接(金台隨筆) 為何探訪一座城?“跟著感覺走”,是不少年輕人的答案。 不久前發布的《2025上海文旅場景消費報告》顯示,以文博場館為承載的“體驗”消費、以演藝經濟為代表的“悅己”消費悄然崛起。最近一段時間,從畢業游到暑期游,年輕人的旅行清單不再由父母主導,而是自主策劃,不單是看風景,還要滿足深度體驗、個性化游玩等需求。
禮敬善行,助善意流淌(暖聞熱評) 【人物】見義勇為英雄模范 【事件】前不久,第十五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隆重表彰60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個人和群體。其中,8名個人和2個群體獲“全國見義勇為英雄”稱號,40名個人和10個群體獲“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稱號。 【點評】 危急關頭,你會如何選擇? 有一群人,即使面對生命危險,還是堅定地選擇勇敢和正義,以善心行義舉,救人於危難間。
在火熱實踐中增本領、長才干(大家談·選擇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⑦) 西部是施展才華的大舞台,是增長本領的大課堂。奔赴西部、服務基層,有怎樣的體會?又有哪些收獲?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來稿,與讀者一起分享3位作者的思考與感悟。 ——編 者 “沾泥土”與“找思路” 王 偉 2024年,經組織選派,我有幸成為上海市援滇干部一員,開展為期三年的對口援滇工作。
中國的“印象分”何以不斷提高(評論員觀察) 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更多人沖破認知繭房、打破刻板印象、摘下“有色眼鏡”、收獲情感共鳴 “環境優美、購物方便、人民友善,讓人來了還想來!”前不久,土耳其游客費裡敦·科奇在體驗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后,對中國開放的舉措、便利的服務贊不絕口。科奇的稱贊,生動體現“中國游”熱度的持續高漲,也折射外國友人對中國“印象分”的不斷提高。 近期,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球公眾對中國的正面評價持續攀升,在高收入國家中,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受訪者比例中位數為6年來最高。
如何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今日談)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如何深入領會貫徹落實? 機遇面前,考驗識變應變求變的能力。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涌,誰能把握先機誰就能贏得主動。在大局中定位,於關鍵處落子,方能抓住機遇、勇立潮頭。
作風建設要一刻不停抓下去 確保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從嚴從實、一抓到底。 開展學習研討、“線上課堂”,開門教育接受群眾“碼上點題”“碼上評價”,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深挖基層作風堵點,嚴查隱形變異“四風”問題……4個多月來,各地區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推動解決作風突出問題,以動真碰硬形成強大震懾效應,以真查實改贏得群眾認可。 學習教育重在“過硬”,而不是“過關”,必須“抓到底”,不能“一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