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維護賽場秩序,清理體育“飯圈”

陳 千
2025年07月31日15:3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222
小字號

7月31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關於開展“清朗·成都世運會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專項行動圍繞世運會舉辦,集中整治6類突出問題,其中包括“組織‘人肉搜索’,故意泄露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等個人隱私信息,誘導實施網絡暴力﹔實施拉踩引戰、互撕謾罵等體育飯圈不良行為,影響運動員備戰和賽事舉辦”。

近年來,體育領域“飯圈化”現象飽受詬病。從網絡世界的語言暴力,到現實看台上的噓聲甚至謾罵,一些人將競技場變成“粉黑大戰”的戰場,將運動員的隱私當成可以買賣的商品,肆無忌憚地“拉踩”對攻、惡意中傷,嚴重污染了賽場內外的空氣。成都世運會大賽在即,網信部門重拳出擊,再次為所有人提了一個醒:競技體育容不得“飯圈”那一套,維護清朗的大賽環境,才是對體育項目和體育運動員最好的支持。

可以說,受“飯圈文化”感染,一些粉絲的眼中,往往隻有敵人,沒有隊友。為了支持自己心中的偶像,他們蔑視比賽規則與賽場秩序,甚至無視集體成績與國家榮譽,以“熱愛”之名肆意宣泄情緒、制造混亂。說到底,這些粉絲看重的不是運動成績,而是運動員的商業符號化。

實際上,這種畸形的“熱愛”大多有不可告人的商業目的:某些人虛構拼接低俗圖文信息炒作“運動員CP”,煽動網民情緒,無底線博取流量﹔某些人打著國家隊運動員、教練員等旗號開設各類賬號,挑動群體對立,趁機斂財牟利﹔更有甚者,違法售賣運動員聯系方式、証件號碼、行程安排等個人信息。從應援打榜到周邊產品販賣,在這些粉絲的眼中,運動員被塑造為情緒經濟中的商業符號。對運動員的符號化,不僅容易引發粉絲群體的不理性行為,對於被流量裹挾的運動員來說,往往也意味著一種傷害。

整治體育“飯圈”問題,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今年4月2日,中央網信辦公布了依法打擊體育“飯圈”問題的成效。通報顯示,網信部門會同體育主管部門持續加大對網上體育“飯圈”問題治理力度,清理違法違規信息160萬余條,處置賬號7.6萬個,其中關閉賬號3767個。此番網信部門再次重拳出擊,不僅彰顯了整治體育“飯圈”的信心和決心,而且強化了網絡平台的責任和義務。

在“飯圈”入侵體育項目的過程中,某些網絡平台的失守顯而易見:一方面,某些網絡平台對“飯圈”內容毫不設防,默許甚至縱容粉絲之間的“拉踩”引戰﹔另一方面,在推薦算法的加持下,極端內容很容易實現傳播迅速化與影響擴大化。此次集中整治明確要求,督促屬地網站平台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加強排查處置,對工作落實不力的網站平台,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清理體育“飯圈”亂象,不僅僅是為成都世運會提供更好的保障,更是為了讓體育變得更加純粹而美好。以熱愛體育之名,全鏈條治理“飯圈”亂象,需要社會各界多方參與,積極承擔起各自的主體責任。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