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給互聯網金融 鍍上法治金身

陳  凌

2014年11月28日04: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態,隻有生長在法治土壤之中,才能讓它的筋脈長得更加強壯     

  年關將至,資金的流動,格外牽動人心。然而近日,福建、浙江、四川等地卻接連爆發P2P網貸“跑路潮”,給互聯網金融的天空平添了幾分“霧霾”。

  時針撥回到2013年6月,余額寶正式上線,僅半年就吸金1853億元,互聯網金融也隨之進入大眾視野。而在此前,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一些傳統理財產品的起點動輒數以萬計,門檻太高,且投資渠道有限,隻能讓碎片化的財富“睡”在銀行裡﹔對於小微企業等亟待“澆灌”的資金需求方而言,傳統金融如同大江大河,但無奈利息堤壩高高筑起,“一息”當關,“萬水”莫開。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緩解了這種尷尬的局面。1元的投資起步價,隨時存取,利率還比銀行高,何樂而不為?網貸、眾籌等平台的出現,也讓小微企業頭疼不已的貸款方程式,有了解答思路。

  不僅如此,互聯網金融與電商的聯手,還敲開了新的消費大門,為中國經濟轉型加了一把火。且不說不斷增長的整體網購規模,淘寶“雙十一”571億元的消費奇跡,就足以說明問題。僅今年上半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就達到約1.1萬億元,超過了北京市同期的GDP總量。此外,新的消費熱點也在孕育。比如,有電商打出眾籌牌,在網上開賣房子﹔還有平台上線海外購,打通國內外的網購市場。這些都說明互聯網金融的觸角正在不斷延伸。

  然而,“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險艱”,互聯網金融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伴隨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正如業內人士所指出的,很多客戶對互聯網金融其實沒有什麼概念,屬於“白紙客戶”。他們一方面很難精確地控制風險,另一方面也難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各種理財產品所忽悠。且互聯網金融往往客戶分散,涉及的群體較多,一旦老百姓的資金打了水漂,將產生比傳統金融更大、更難以處理的局面。

  更令人擔憂的是,到目前為止,國家層面監管規則和制度的“籠子”還未打造完備。這也讓許多純詐騙性質的平台得以順利進入這個生態圈。從一些第三方機構統計數據來看,網貸平台開“空頭支票”現象頻發,投資者損失嚴重。同時,互聯網金融介質特殊,動動手指,輸個數字,就能實現財富的轉移。之前就有謠言稱手機丟失會導致支付寶賬號被盜,引發網友強烈關注。平台良莠不齊、通信技術存有短板的背后,資金如果受損,誰又該來擔責?

  解決這些難題,還得靠法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是法治經濟,任何經濟行為,都需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法治不僅是一種規范,更是一種保障。在前不久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一位即將成立的民營銀行擬任行長便指出,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態,沒有一定的基礎設施是不可想象的。行業的准入門檻怎麼界定,企業的信用評級如何建立,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怎樣完善,這些都有待於明細的法律條文予以規定。

  互聯網金融還很年輕,生長在法治土壤之中,才能讓它的筋脈長得更加強壯。“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鍍上法治金身的互聯網金融,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變革,我們充滿期待。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28日 05 版)

分享到:
(責編:白宇、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