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黃飛鴻》還是共和國同齡人。這個開卷於1949年的電影系列命題,如今已是過百兒孫的大家族,上世紀50年代就有50多部呱呱臨盆,六七十年代低潮期曾注入過邵氏的血脈,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低潮期亦有袁和平與劉家良努力續弦,而給當下留下深刻印記的,則是90年代徐克與李連杰創造的宗師神話。如今,又冒出個《黃飛鴻英雄有夢》一黃口小兒的姿態,嘗試認祖歸宗。
影片試圖回到黃飛鴻傳奇人生的起點,兩位同門兄弟為碼頭勞工仗義出手,一個搏命臥底,一個暗地集結,歷時五載,裡應外合,終粉碎不可戰勝的黑虎幫,解放了三百豬籠仔勞工。
從人物定位看,《黃飛鴻英雄有夢》是“認賊作父”,而非認祖歸宗。胡鵬的開宗之作受益於朱庸齋的《黃飛鴻別傳》連載,朱庸齋正是黃飛鴻的再傳弟子,師承林世榮,也就是后來我們熟悉的豬肉榮原型。黃飛鴻既是南拳流派的洪拳名家、嶺南武世界的一代宗師,亦是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一方名醫,早年《黃飛鴻》電影裡的虎鶴雙形、鐵線拳和伏虎拳,90年代我們熟悉的無影腳、舞獅絕技、寶芝林及其眾弟子元素,皆有相應出處。《黃飛鴻英雄有夢》則硬生生給了黃飛鴻一段“認賊作父”的歷史,並開啟了“弒父濟貧”的俠義之路。黃師傅雖經歷了一百多次電影再造,早已不是曾經那個現實存在,但總歸不能胡編瞎扯得太過離譜。
首先不能因為當下流行干爹,就硬生生給黃飛鴻一個干爹。干爹身邊的臥底我們不是沒見過,用在警匪片裡,那叫忍辱負重,用在歷史片裡,那叫臥薪嘗膽,用在武俠片中,則是俠士臉上的一塊羞恥符,一段再也擦不淨的卑劣史。其次不能因為要成就一個英雄,就隨便給他一個不相干的假想敵。兄弟二人從小嘟囔著報仇,可他們的仇人早在童年期就自取滅亡,他們裡應外合籌劃了五年要對付的黑虎幫雷老大,與他們並無冤無仇,人物的極端行為缺乏一個強大的驅動邏輯。如說他是劫富濟貧的游俠,像蝙蝠俠那般做個孤膽英雄即可,完全沒必要耗時五年,以一個孤兒幫的背景和黑虎幫爭奪碼頭政治話語權﹔如說他們是解放無產階級勞工的革命先驅,他們又毫無啟蒙民智的征兆,而且還在追求智商博弈的道路上玩成了大白痴。
每一個成功的黃飛鴻背后未必盡善盡美,但至少有自己鮮明的血統印記。胡鵬開卷有益,因為他從真實人物出發,找到了用國術來改變香港功夫片京劇功架模式的靈感,引領了功夫武俠片的一次歷史變革。袁和平《醉拳》的挖掘雖與這位嶺南宗師相去甚遠,但高密度的動作喜感自有一套,還成就了一代動作巨星成龍。徐克則站在一代宗師的視角,在動作輕喜劇的路子上敘說國難當頭,並讓李連杰飄逸的動作美學寫進影史。
《黃飛鴻英雄有夢》有向徐克1991版《黃飛鴻之壯志凌雲》致敬之嫌,將點打在了內憂外患的勞工部分解放事業上,但影片不論是自圓其說的能力和對動作體系建設,都無法望其項背。影片大推彭於晏、王珞丹、Angelababy、井柏然等一眾青春偶像,倒是和前年口碑觸底的《血滴子》一脈相承,均屬於極盡奢華的無腦之作。(曾念群)
這樣的英雄未免太憋屈
是為了致敬還是為了創新?總之在這個年頭出現《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這樣的電影,有點令人突兀,導演周顯揚此前拍過《大追捕》《罪與罰》,在風格上不像是能走武俠片路線的樣子。
上世紀90年代的黃飛鴻系列,輕鬆與庄重兼有,英雄豪情與兒女情長搭配得當,李連杰與關之琳的聯袂使之成為記憶中的經典。《英雄有夢》和過往影片的黃飛鴻沒有多大聯系,更像是搭車作品。
影片開頭的雨巷大戰,酷似《一代宗師》的開頭,只是不如《一代宗師》用鏡講究、精致。在動作設計上,雖不令人感到驚喜,但也還是不入俗套,動作成為影片值得關注的地方。
《英雄有夢》的故事結構是有想法的,黃飛鴻(阿飛)和小伙伴赤火在童年時耳聞目睹親人鄰人被黑幫欺凌,父親黃麟英更是死於黑幫之手,在練成一身武功后阿飛下山成為黑幫頭領雷公的第四個義子,在取得雷公信任后,阿飛挑動內斗瓦解黑幫內部勢力,應與赤火裡應外合拆散黑幫。
但在故事表達上,影片存在許多問題,131分鐘的時長有大約四分之一是在做無用功的抒情,其中打斗場面雷同甚至重復是在浪費觀眾時間,台詞創作失敗,許多台詞不適合口語化表達,尤其是王祖藍的台詞配音,是影片的一大敗筆。兩位主角阿飛和赤火在不同階段對於“夢想”的闡述,也流於口號化,像是小學生作文。
和以往黃飛鴻系列通常以圓滿結局收尾相比,《英雄有夢》不走尋常路,融入了周顯揚以往作品的血腥元素,赤火與Angelababy飾演的花舫女子之死,並不是非有不可的犧牲,現在的情節設計,感覺更像是用朋友和愛人的死,來襯托英雄形成的不易,看上去虐心,如果換成既消滅了壞人又保全了親友這樣的結局,電影在邏輯上或更能讓人接受。
英雄要弘揚正義、打擊邪惡,同時英雄也要有常人情感,擁有喜怒哀樂。彭於晏具備演好黃飛鴻的實力,但由於編劇和導演方面存在的遺憾,使得他飾演的阿飛,更像是身心均是傷的黑道英雄、臥底英雄,雖最終能達成心願,但用失去所有換來少年夙願,這樣的英雄做起來未免太憋屈了些。(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