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人際關系也是生產力的時代,有人形容說,“圈子有多遠,你才能走多遠”。然而,如果在官場中也明目張膽地經營圈子,進而衍生出“圈子文化”,則蠱惑了世道人心、污染了政治生態。正因此,“廣西、四川、江蘇、河北存官場‘圈子文化’”,第二輪中央巡視組的情況通報,迅速引爆了網絡輿論。
什麼是官場“圈子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些官員結黨營私,為一己私利編織利益同盟。或是“官官相護”,一些官員熱衷拉關系、架“天線”、搞“勾兌”﹔或是“山頭主義”,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把下屬當成家臣﹔或是“官商勾結”,一些官員與老板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關系圈子,進行封閉式權錢交易……經營方式雖然各異,但是拉幫結派、黨同伐異是其共同本質。
對於“圈子文化”,中央的態度非常鮮明。“黨內上下關系、人際關系、工作氛圍都要突出團結和諧、純潔健康、弘揚正氣,不允許搞團團伙伙、幫幫派派,不允許搞利益集團、進行利益交換。”“我們共產黨人決不能搞封建社會那種‘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腐敗之道!”聽聽習近平總書記斬釘截鐵的話語,淨化政治生態就必須破除“圈子文化”,共產黨與山頭主義勢不兩立!
其實,正常的人情交往未嘗不可,“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也是社會人的基本訴求。然而,以暗中勾結為手段,以私人利益為目的,不僅讓正常交往變了質,也讓黨風政風變了味。官官相護的邏輯之下,任人唯親、近親繁殖、帶病提拔勢必蔚然成風﹔官商勾結的規則之下,損公肥私、中飽私囊、尋租腐敗定然禁而難絕﹔山頭主義的庇護之下,黨同伐異、相互傾軋、朋黨惡斗也將潛滋暗長。為了小圈子利益而出賣公共利益,這正是“圈子文化”的危害所在。
在圈子中尋求政治庇護、利益同盟與合作伙伴,有事可以共擔風險,無事可以謀取利益,這種合縱連橫、攻守同盟之術,恰是很多官員深藏心底的“官場秘籍”。然而,宋代歐陽修造就說過,“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這樣的酒肉朋友、場上哥們,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同享富貴易、共當困苦難。“圈子文化”污染政治生態、敗壞社會風氣,更會充當貪污腐敗的觸媒。劉志軍與丁書苗,還有罩著神秘色彩的所謂“石油幫”,哪一個最后得以善終?苦心經營小圈子,到頭來養虎自噬,這是一種反諷,更是一種警醒。
在中國歷史上,“朋黨”興起往往是一個王朝由盛轉衰的標志,唐朝晚期牛僧孺與李德裕的“牛李黨爭”,更是加速唐朝衰落的觸媒。以古鑒今,為了正本清源、釜底抽薪,應該拿出雷霆手段,向任何形式的“圈子文化”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