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錢江晚報:方便的進出,哪有這麼難

戎國強

2014年11月02日09:00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方便的進出,哪有這麼難

  除非是難得遇到的特殊情況,人從洞口進出,是一件很沒有尊嚴的事情。 昨天《揚子晚報》上有一篇報道的標題是《小區圍欄上開出108個“進出洞”》。報道說, 南京江寧區秣陵街道有個叫“殷巷新寓”的居住小區,是早期建設的一個大型農民復建房小區。小區的面積非常之大,共有6個片區,小區內居民的數量也非常多,每個片區都設有兩至三個大門,但是記者在該小區看到,從大門進出的居民並不多。大多數人反倒願意“鑽洞”。該小區的圍牆、柵欄上,有大大小小的“窟窿”108個之多。一些住在小區中部或邊緣的居民說,到馬路對面的菜場買個菜,如果走小區大門,往往要在小區裡繞上20多分鐘到半個小時——菜場明明就近在眼前,卻又如此難以接近,尤其是老人更是感覺不便。小區居民掰斷了柵欄欄杆,鑿通圍牆,開出一個個洞來。

  刊登這篇報道的版面上,還配了照片,是從柵欄上開出來的一個“洞”。報道說,這是一個早期建設的小區,就是說,這些“進出洞”的存在,不是最近的事情﹔小區居民從洞裡進出,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一個人,要從“洞”裡進出,是什麼滋味?至少在開始,是不習慣的。所謂不習慣,是人的自尊對自身境遇的抗拒和排斥。但是,時間一長,境遇無法改變,就習慣了﹔所謂習慣,就是自尊心作出了妥協。並非隻有從洞口進出才是一件沒有自尊的事情﹔不走洞口 ,繞很多路去菜場,同樣是沒有尊嚴的——人的基本需求可以被忽略,被漠視,這種境遇就是沒尊嚴。報道說,這些年來,一邊是不斷有居民在圍牆、柵欄上開辟“出口”,一邊是街道、社區物管工作人員勸阻、修復,就是說,居民為了方便付出了自尊心的妥協,習慣了從洞口進出,二選一,有關部門還是不允許。

  進出方便,是群眾最基本,也最正當的生活需求﹔為什麼要方便就要從洞口進出,要付出尊嚴的代價?一般來說,農民復建房小區的設計、規劃直至決策者,不太會是這個小區的居住者﹔一般來說,他們所居住的地方,不太會發生這類進出不方便的問題,即使發生了,也很容易解決。報道沒有涉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但是,不涉及原因,不等於沒有原因。

  報道說,最近,秣陵街道物管辦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向居民們發放調查問卷,征求小區居民的意見,在通往菜市場、超市的方向,以及幾大片區離大門較遠的方位增設了12個安全門。“街道”本來就是一個基層管理機構,“物管辦”更是住宅居民的管家,天天跟群眾打照面的﹔那麼多年不去解決群眾進出方便問題,被群眾自發的開洞行為逼得沒有辦法了,才不得已增設了12個安全門,還不忘用“群眾路線”給自己臉上貼金。秣陵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以殷巷新寓小區作為試點,后期將把這種方法在全街道農民復建房小區進行推廣。這樣一來,用常識就可避免的問題,變成一個推廣“先進經驗”才能解決的問題﹔將心比心就不會發生的問題,變成了一個創造政績的機會。用這種邏輯思考和行事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從洞口進出,是啥滋味。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