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北青報:“用身體換旅行”假新聞何以風行?

盛翔

2014年10月24日09:46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用身體換旅行”假新聞何以風行?

  10月23日,一條關於“95后萌妹用身體換旅行”的新聞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各大官博紛紛轉載。新聞中稱一名95后少女因酷愛旅游但囊中羞澀,願廣征各地男友,隻要陪玩,便可以“什麼要求都滿足”。邊走邊愛的宣言以及一地一男的挑逗,讓新聞傳播熱度攀升,然而這條社會新聞疑點重重,已被初步証實為某社交軟件涉嫌色情營銷的假新聞炒作。

  “95后萌妹用身體換旅行”的新聞源自網帖,卻火自某都市報的整版圖文報道。因為傳統紙媒的介入,媒體官博和網絡大V紛紛轉載,網絡炒作異常火熱﹔還好當天就有相關辟謠,要不然翌日肯定還會有更多傳統媒體中招。其實,經歷過各種網絡炒作事件后,要“打假”這樣一條驚爆的新聞並不難——缺失時間、地點、見証人等新聞要素,全文並無對事件女主角的採訪,所有故事經歷均來自網帖自述,還特意點出一款社交APP軟件,極像炒作軟文。

  國家網信辦今年發布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劃出了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而所謂“用身體換旅行”,說白了就是另一種公開的賣淫嫖娼,不僅是違反道德的也是觸犯法律的。面對這樣一個網帖,傳統媒體如果想要報道,不能沒有點質疑與求証的精神,怎能為了吸引眼球,簡單將網帖當新聞整版刊登?

  一家媒體判斷失誤或者缺少職業精神,更多媒體都不假思索地跟風轉載推動傳播,同樣令人稱奇。“用身體換旅行”當然堪稱驚爆,但絕非所有驚爆的新聞都值得轉載和推介,質疑與求証的職業精神,到了新媒體平台同樣不能丟。微博、朋友圈等新媒體平台,兼具“大喇叭”的媒體屬性,能夠迅速產生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效果。看到一條內容驚爆又貌似可信的信息,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懶得細想並且立即轉發,還是有所質疑並且管住自己的手?

  在自媒體時代,一方面人人是“記者”,人人辦了面向朋友圈的自媒體,另一方面又借由“熟人的熟人”關系,讓一條消息在短時間內以幾何級擴散。“用身體換旅行”迅速傳播的背后,隨手轉等社交心理習慣,客觀上助長了謠言的傳播。不要以為你的一次“轉發”無關緊要,慎用“轉發”鍵也是公眾應該承擔的治謠責任。面對扑面而來的可疑消息,我們應該用理性的思辨和負責的態度,慎用“轉發”鍵,讓謠言信息到你為止。

  之前的“挖掘機車震”假新聞炒作,利用了“挖掘機”和“車震”等當紅網絡熱點﹔此次事件則選用了“說走就走的旅行”和“不約炮就老了”等時下熱門話題。惡意炒作的幕后公司已經涉嫌違法,相信自會受到法律懲處﹔而我們自覺、不自覺參與其中幫助傳播的每個人,同樣都該有所反思、有所警醒。

  盛翔(湖南 職員)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