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錢江晚報:橋洞種樹,要綠化面積還是存活率

錢夙偉

2014年07月04日08:54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橋洞種樹,要綠化面積還是存活率

  鄭州西三環立交橋下4月種的枇杷樹、珍珠梅,7月大量死亡。園林部門回應稱,這和該標段施工單位維護不到位有關,因屬管養期,施工單位會免費補栽新樹,不存在重復花錢的問題。立交橋下種樹,鄭州還會走下去。

  幾百棵樹大量死亡,令人痛心。林業專家在實地查看后表示,這說明該樹種不適合種在橋下。他認為,橋面窄,還能有陽光斜射,若橋面寬,經久不見陽光,不適合樹木生長。

  實際上,在鄭州,立交橋下種樹並無成功的先例,2013年,鄭州京廣快速路立交橋下栽種法桐,當時園林部門的回應是“植綠探索”。但今年這些法桐已經不見蹤跡。今年鄭州市南三環立交橋下栽種的大葉女貞樹冠抵住橋底,媒體質疑后,該處大葉女貞已被移走。

  但鄭州市園林局顯然仍要把橋洞種樹進行到底。園林局回應,死樹的原因有二:一是苗木有生有死是自然現象﹔二和該標段中標施工單位自身管理措施沒跟上有關。然而,這顯然不能解釋幾百棵樹的“集體死亡”。

  鄭州市園林局還堅持認為,這並非表明立交橋下不能種樹。立交橋下種耐陰的喬木和灌木,國內一線城市做得很成熟。但問題是,4月種下,7月大量死亡,顯然表明樹種的選擇並不適合,但仍要如此“執著”地“死了拔掉,原來栽啥還栽啥”,如網友所質疑的,要綠化面積還是要存活率?

  確實,盡管“屢種屢死”,依然“屢死屢種”,就始終保持了綠化面積的“不減少”,而且看上去還是“高大上”的綠化面積。但是,這當然要以資金的白白浪費為代價。對此,鄭州市園林局並不擔心,“管養期內若出現苗木死亡,施工單位要免費補栽、養護,不存在重復花錢的問題。”然而,施工單位的錢難道不是錢?何況,明知難存活,依然讓樹去“送死”,又情何以堪?

  綠化必須要科學精神引領、遵循自然規律。因為樹是有著長久的生命的,因此,尤其要按照樹的生長規律,以科學規劃作先導,用科技手法栽培、養護,如果違背了樹的生長規律,那麼植樹必然變成“植數”,投入再多的資金,或許也只是打了水漂。

  堅持要在橋洞裡栽種並不合適的樹種,大凡是因為這些喬木,不僅於綠化面積的增加有“短平快”的效應,還有著更多的“景觀”效應,說到底,是對於綠化的目的,存在觀念上的誤區。綠化不是出於生態環境和宜居城市建設的需要,而不過是當作裝點城建政績的“花瓶”,於是,不顧樹木死活,無論是否存活。顯然,從根子上說,是面子工程、政績工程之禍。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