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中青報:“最牛”行業協會讓審批放權落空

徐娟

2014年04月15日08: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最牛”行業協會讓審批放權落空

  近日,長沙市建筑業協會建筑施工設備租賃分會發布公告,“從2014年2月1日起,對未取得行業確認証書的建筑施工設備租賃企業,將停止其在長沙市承接該項業務。”也就是說,在該市從事建筑施工設備租賃業務的企業,都必須向協會提交申請,辦理行業確認。一時間,該協會被稱為“最牛行業協會”。一位企業代表向媒體大倒苦水,他認為,協會本應做好服務工作,現在反過來成了騎在企業頭上的“大爺”,想反抗卻又不行。(《人民日報》4月14日)

  從報道披露的情況看,說長沙這家行業協會是最牛行業協會一點兒也不為過。它背靠著政府主管部門,不僅擁有收費權、評級權,還手握審批權、處罰權,儼然就是一個“二級政府”。這種依托主管部門的行政權力,打著協調服務、維護權益的旗號,實為壟斷經營、強行收費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扭曲了行業協會的本來面目。

  長期以來,一些行業協會在坊間被戲稱為“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業的轎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這種“五子登科”是典型的“官辦、官管、官運作”。既然與“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行業協會自然多是在辦“官事”、有“官樣”。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推進自身改革,大量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然而,基層、企業、百姓仍然覺得不解渴,總感到改革舉措沒落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一些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從政府部門轉向了行業協會,這種從“左手”到“右手”的改革,換湯不換藥。

  “經濟這條腿長,社會這條腿短”,社會組織管理滯后,政府在經濟社會管理方面管得過寬、過細、過死。如果各個行業協會不能真正成為所代表的社會成員團體利益的維護者,甚至演變“更牛”的“二級政府”,那麼,社會對話機制就會被扭曲,其本身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三推動力”的作用也就無從談起。

  去年出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提出,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強化行業自律,使其真正成為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主體。落實這項改革舉措,一方面,要斷掉“行政奶”,實行嚴格的政會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依法界定行業協會的權力義務。另一方面,要培上“市場土”,放寬准入門檻,有效引入市場競爭,避免一家獨大、別無分店,倒逼行業協會為企業和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進而提高自主辦會能力和社會公信力。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