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觀察
這兩天,有幾個在地方媒體工作的朋友來北京採訪大會,工作間隙希望我召集一些在中央部委工作的同學小聚。但是,我們聚了兩次,在這幾個部委從事新聞宣傳和代表建議辦理的同學都未能參加。
他們未能參加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每天都在加班收集各媒體刊登的有關本系統各單位工作的意見、批評和建議,並且對其進行匯總梳理,在第一時間報本單位領導參閱。
“部長有專門的要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收集各媒體刊登的涉及我們部的批評性意見和建議,並進行整理匯總,連同代表議案和建議,一起作為今后改進工作的基礎”,一個在部委工作的朋友打電話對我說,“這兩年,部裡非常重視辦理代表建議和議案,今年,領導又特別強調,有些代表在參加審議和接受媒體採訪時的發言,也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要一並進行關注。”
最近幾年,每年在兩會新聞中心正式注冊的記者都超過3000人,他們積極地傳遞代表聲音,報道會議情況,對會議的順利召開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正是媒體和記者在兩會中的特殊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闞珂曾強調,這些年來,報道會議的記者已成為代表委員、會議工作人員之外的“第三種力量”。
會議期間,許多媒體派出專門人員,設立專門版面,發布代表聲音,傳遞民眾意見,反映社情民意,成為意見交流與溝通的紐帶與平台。中央國家機關對會議期間媒體報道的特別關注,不僅使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順利地傳遞到決策部門,也使決策部門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到來自基層的“好聲音”和真實情況。
因此,期待更多的中央國家機關,今后在會議期間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收集媒體刊登的代表“聲音”,這對推動科學決策、提高決策水平甚至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無疑具有重要意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