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環球時報:讓高污染產業感受淒冷寒風

包存寬

2014年03月13日08:51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包存寬:讓高污染產業感受淒冷寒風

習近平主席近日在參加廣東團、上海團審議時連問環境問題。李克強總理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向污染宣戰,意味著我們未來的發展與污染勢不兩立,有你沒我。我們如何打贏這場治污攻堅戰?

首先,優化產業結構是戰略性“硬”措施。傳統的、粗放式、快速工業化帶來重大的資源、環境與生態問題。但2013年服務業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這一結構性超越應標志著中國經濟發展整體性轉型的開始。此外,對於那些高污染、高消耗和資源依賴型的所謂“兩高一資”產業,它們在這個屢經霧霾肆虐、尚未完全過去的冬天裡感受到的應是更為淒冷的寒風。

其次,注意能源效率與能源消耗總量的問題。應從總量和效率兩方面考核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的佔用或使用情況:總量指標作為紅線、天花板,由政府制定並形成對經濟發展的約束,而且要嚴格執行﹔效率的事就交給市場,相信市場的作用,市場會在紅線和天花板的約束下,倒逼企業改進工藝、轉變結構來提高效率。

第三,工程與技術性措施必不可少。在當前無論是尾氣排放和揚塵等污染控制技術措施,還是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濕地恢復等涉及重大生態工程措施,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都是必要的。當然,未來的治理也應與傳統的“末端治理”顯著不同。我們今后要做的,是如何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在相同投入情況下提高治理的效果和效率。市場是不能缺位的。

最后,政府、企業、公眾必須齊心協力。政府要痛下決心,從根源上解決環境問題,包括治理產能過剩在內的強有力措施,這裡肯定會觸動利益,而且要加大力度、“邁出更大步伐”,不能再有“等”、“靠”的思想。企業首先應將資本裝進環境制度的牢籠裡,遏制資本“惡”和“貪”的本性,發揮其效率高的良性。當然企業本身也應加強其社會責任尤其是環境責任,以更嚴的環境標准和資源效率倒逼其改變野蠻式生產、粗放式經營,提高效率和效益。企業應該相信,隻有贏得對於污染的戰爭,才會贏得消費者的民心,也就贏得了市場。公眾也要有“耐心定力”,既要看到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和改善環境質量的希望,又要意識到環境問題的解決又不是一朝一夕。此外,公眾也應行動起來,改善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動,作為消費者對“環境友好產品”更加偏好,強化環境維權意識,發現並揭發企業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切不能“大家都知道環境被破壞不好,可是誰也不願改變自己破壞環境的行動”——這一“吉登斯悖論”。

最后,套用一句俗話:“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作者是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