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費透明防科研腐敗
全國政協委員張杰庭談到高校科研經費時說,“我跟國內一所著名大學有合作,他們買一個六千萬的設備,放了五年都沒動,沒拆過包。”(據《新文化報》)
目前的管理方式,從表面上看很不錯,嚴格執行預算,不至於科研人員亂花錢,可在實踐中,卻造成更嚴重的浪費和亂花錢。
如果把經費使用自主權給科研人員,怎麼管理?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問題,管理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要求所有科研經費開支全部公開透明。在國外,科研項目給研究人員比較大的自主空間,卻沒有出現嚴重的科研腐敗,原因就在於所有科研經費開支完全透明,每一項開支的細目都可查。
透明帶來高效,也是防止科研腐敗的良藥,有關方面為何不採用呢?□熊丙奇(學者)
最嚴控煙,對各方都是考驗
《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從3月1日起實施。經過一周的勸誡期,“最嚴控煙條例”於3月8日正式進入開罰期。截至8日下午4時,深圳六大執法部門出動執法人員2464人次,共處罰37名煙民,現場罰款1850元。(據《南方都市報》)
深圳此舉,對執法者而言,首先迎來的考驗就是對法律具體制度、執法尺度的把握是否准確,對法律精神的理解是否正確。更大的考驗則在於執法是否能夠持之以恆,避免陷入如同整治“中國式過馬路”那樣的運動式執法怪圈,是否能實現常規檢查與突擊抽查相結合的長效整治。
對於條例本身更是考驗,執法實踐是檢驗法律實效的重要標准。法律是否因不明確給執法和守法帶來不便﹔法律是否進行了行之有效的頂層設計﹔是否構建了精確到每個零件的嚴密體系﹔在提高執法成本、效率方面有無有效預設。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將在執法實踐面前暴露無遺。
也許通過立法賦予其他執法機構相關強制執法權,才是長久之計。□舒銳(法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