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環球時報:強力反腐的溢出效應明顯

高 波

2014年03月07日08:48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波:強力反腐的溢出效應明顯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對任何腐敗分子都要依法嚴懲、決不姑息”﹔“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隨著李東升、冀文林等高官落馬……依法反腐的決定性作用和法治建設前景備受關注。

重拳出擊,清剿司法腐敗對開啟廉政新局有“加速”之效。如香港上世紀70年代的反貪風暴,即發端於查捕警界高層的“葛柏事件”。雖因新成立的廉正公署深度追查警界腐敗一度爆發“警、署沖突”等,但終以法治方式令香港在80年代躋身亞洲“最廉城市”行列。此外,新加坡亦以執政黨內嚴懲貪腐帶動全社會嚴刑峻法,把治黨成果提升固化為法治根基,憑一兩代人就創造了“廉潔崛起”奇跡。

從頂層治理、抓大要案到網絡監督,當今政法系統的打虎大戲漸入佳境,依法反腐的溢出效應和行動張力愈發明顯。特別是現代法治的“知識遷移效應”、媒介化社會的“信息公開效應”和“多數人參與效應”疊加,使“法治+公開+監督”的反腐格局更成型、更給力。放眼穿越時空、跨越國度的反腐諸策,上靠政治決心,下靠民主監督,法治是貫通其間的“公約項”和“穩壓閥”。從前端的立法規制到后端的依法公審,建構“細節經得起推敲”的法治框架,最能緩解民眾的腐敗痛苦感,也最能提升全社會的反腐信心度。

從某種程度上說,防治司法腐敗是法治政府“必考題”,也是廉潔政府晴雨表。因為司法腐敗是法治對立物和特權放大器,是造成社會正義底線、道德底線、心理底線“下移后退”的關鍵誘因,在公職人員不廉不勤的諸多並發症中惡性極深、危害極大。對其嚴懲不貸,匡復法治本義,守住社會底線,凸顯治理高壓,倒逼“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促使清風正氣以“加速度”呈現,以及“廉潔”這種公共品告別稀缺。

可以預見,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為契機,以清除政法領域“害群之馬、貪天之虎”為標志,“三管齊下”將會累積質性變革勢能:一是清查陳案,除惡務盡,減少“腐敗黑數”,使案件發生率高企后下行﹔二是力阻新發,以有效管用的“制度群”把新任公職人員增量問題降至新低﹔三是鎖住存量,讓“體制內”人員“收手、收心”,令“老人老問題”繼發率收窄。▲(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