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手
何小手
“小官巨腐”,这个词汇俨然成为了最近网络上的热词。作为一种腐败现象,“小官巨腐”并不稀奇,此前有不少地方也出现过严重的基层腐败现象,由此引发的民怨也向来强烈。最近这类现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除了极端案例的影响,更主要源自当前的反腐背景。
此前,越来越多的“大老虎”被斩落马下,见证了反腐决心和效果,无疑顺应了民心。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状况,即随着反腐的深入,一度掀起对反腐影响的再评价。一种典型的论调是,反腐反掉了公务员的部分福利,影响了官员的收入,基层官员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状况。还有一种更受关注的观点认为,反腐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故应适可而止。这些争论至今仍未停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官巨腐”现象成为新的反腐议题,它对于要不要继续反腐,反腐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回答。
“小官巨腐”是更具广泛意义的腐败现象,它在反腐格局中的位置,即与“老虎”相对应,是“苍蝇”腐败。相对“老虎”们的位高权重,“小官巨腐”权力并不显赫,媒体梳理这类腐败现象的主要特征是,腐败者多为长期经营的一把手,其次一种典型状况是,腐败现象往往伴随着抱团行动窝案。所以“小官巨腐”现象背后往往存在保护伞,基层的权力网络是这类腐败现象难以察觉的一大原因,但其影响不可小觑,普通民众关注“小官巨腐”的逻辑在于,民众是这种腐败行为的直接受害方。从此角度而言,打老虎虽用力不小,但信号意味强烈,而打击“小官巨腐”涉及基层权力肌体,是民众看得见的反腐。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肖滨教授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民众若没有直接受益,反腐成果会显得脆弱。怎样才能直接受益,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打击基层腐败,维护民众的权益,而声势浩大的打虎行动,往往不会产生这样的直接效果。每次大老虎的落马,都会被视为反腐正能量,民众认同此类反腐行动,这种心态背后有着浓厚的情绪成分,是对现状不满的反映,显然,经历打虎行动,民众并不会收复那些因基层腐败现象而丧失的权益,它只会带来某种希望,打虎仅仅走出了反腐第一步,反腐依然任重道远。
“小官巨腐”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极端个案得以披露,其严重性逐渐得到认可。至此反腐行动呈现了相对完整的逻辑链条,在对反腐“零容忍”这一大的框架之下,此前打虎行动掀起了足够大的波澜,治理“小官巨腐”接下来必将提上日程,这必将是又一场漫长的反腐攻坚战,除了决心,围绕后者的反腐行动恐怕需要更多的技术考量。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