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是總理代表政府向全國人民交的一份成績單和承諾書。
政府究竟是做什麼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所有中國人都聽得懂的語言說: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換言之,他希望打造專心提供公共服務的人民政府。
他用了大量篇幅和數據,描述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具體方略。有些語句很動感情。談及教育公平時,他誓言“要努力使每一個孩子有公平的發展機會”﹔談及社會保障,他承諾“讓每一個身處困境者都能得到社會關愛和溫暖”﹔談及扶貧開發,他宣告“向貧困宣戰,絕不讓貧困代代相傳”﹔談及食品安全,他疾言厲色,“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這是一份充滿人文情懷、有溫度的報告。
然而,李克強溫煦的表述在談及政府改革時戛然而止,語氣一變而為急迫峻切和不容置疑。他力推政府“瘦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布權力清單,為落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次第安排了一系列壯士斷腕式的政府改革。更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堅持過緊日子。他“約法三章”﹔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擴建,財政供養人員總量隻減不增,“三公”經費隻減不增。
事實上,很多地方政府和部委官員在聽到總理這一系列承諾時,內心並不輕鬆,甚至可能叫苦不迭。積重難返,他們很清楚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從前屬於政府的各種“福利”,如今“隻減不增”,緊日子真的來了。
報告中有一個醒目的數字,是本屆政府這一年“大考”的一個漂亮分數:去年中央“三公”經費減少了35%,31個省份減少了26%——銳減三成,這是對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結果的量化考評。
本屆政府規定“約法三章”,“三公經費”隻減不增,扎緊了“三公”支出的口袋。此外,要求“所有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打造陽光財政不留死角,便於公眾明白監督。相信今年將要啟動的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將會讓明年政府工作報告上那個“三公”經費繼續減少的數字,再成亮點。
政府的“緊日子”開始了,百姓的“好日子”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