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李總理脫稿是對反恐“提案”的回答

舒天烈

2014年03月06日09:01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李總理脫稿是對反恐“提案”的回答

如果說會前的默哀,是對全民反恐的提案議案,那麼總理的脫稿講話,則是對提案議案的回答,是通過社會治理創新鏟除暴恐行為土壤的庄嚴承諾。

繼政協大會上為“3·01”昆明事件遇難者默哀之后,人大開幕式上代表們再次為遇難者垂首默哀。隨后,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之時,李克強總理也脫稿發言,譴責“瀆褻國家法律尊嚴,挑戰人類文明底線的暴恐犯罪”。

無論是打破常規的會前默哀,還是出其不意的脫稿講話,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關注的會場上,每次對暴恐行為的表態,折射以人為本的國家理念,宣示對暴力恐怖毫不妥協的態度。雖然只是簡單的儀式,雖然只是短短的話語,但其意義卻遠遠超過了本身,傳遞出溫度、表達出尊重、彰顯了情懷、凝聚了力量。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段脫稿講話,是李克強在談到“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時進行的申發。在談及這個問題時,除了提到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外,“實行多元主體共同治理”和“加強應急管理”等,也是重要內容。如果說會前的默哀,是對全民反恐的“提案議案”,那麼總理的脫稿講話,則是對“提案議案”的回答,是通過社會治理創新鏟除暴恐行為土壤的庄嚴承諾。

暴恐事件的發生應該譴責,但也要看到公共場所安全管理可能存在的漏洞,要看到公眾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無助。而暴恐事件引來的廣泛關注,正可成為推進“實行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寶貴資源。一方面,在公共安全上,更多人都可以參與進來,群防群治的治安管理形式,仍能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這一慘痛記憶也可以成為一個案例,以此告誡公眾在面對忽然到來的襲擊時,如何自保救人,盡量減少損失。相信,各方攜手努力,如果再次遇到類似事件,也可相對從容一些。

要盡可能減少暴恐行為的發生,歸根到底仍要加強社會治理,加強應急能力,讓政府、公民和社會機構都學會突發事件的處置。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而昆明暴恐事件提出的問題,必然要在實現這一總目標的過程中得到回答。

“困難比預料的多,結果比預想的好。”這是總理對履職第一年工作的概括。昆明暴恐事件,也是預料之外的困難。相信,以改革的眼光加以審視,從問題的角度加以考量,不斷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就一定能共同建設一個“平安中國”。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